一個時期以來,宏觀調控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wěn)定展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肉蛋等食品價格仍在高位運行,看來僅靠傳統(tǒng)的宏觀調控思路,特別是靠貨幣政策,難以實現這個目標,要有點兒新思路。
今年以來,貨幣管理當局為控制通脹,通過收緊流動性抑制需求的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大。按傳統(tǒng)的宏觀調控思路,這是確實反通脹的不二法門。在西方,緊縮貨幣將壓抑消費信貸,直接降低社會的消費需求;緊縮貨幣還可以壓抑投資從而影響就業(yè)和工資的增長,間接降低社會的消費需求,從而產生抑制通脹之效。
但以中國的現實情況看,情況未必如此。食品價格在中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中占據很大權重,目前的通脹主要是菜、果、肉、蛋等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而食品價格上漲的背后是糧食價格。糧價上漲主要不是由于什么貨幣政策刺激了人們飯量增長過快而形成。同樣,收緊銀根,也不能收緊人們的腰帶,減少對糧食的需求。
有媒體日前發(fā)表文章認為,糧價上漲原因除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提高,消費升級帶動需求增加外,還因農民工工資上漲帶動農業(yè)生產成本上升和農資價格較快上漲。筆者認為這個分析很到位?梢哉f,食品價格上漲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期間的必然現象。本國農業(yè)資源有限,靠發(fā)展制造業(yè)實現經濟高度增長的日本、韓國等國家都有工業(yè)制成品價格低廉,而食品價格相對較高的情況。如果為壓抑食品價格而采取過度的人為干預措施,可能拖慢農民增收的進程,拖慢工人增加工資的速度,從而對轉變經濟結構,實現發(fā)展方式轉變造成負面影響,得不償失。但是,食品價格過快上漲確實嚴重影響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質量,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
日前,有報道說,某市利用財政補貼的方式,向居民出售廉價豬肉,但要憑身份證,并限量購買。雖然有媒體對這種做法有非議,但筆者認為,這種思路是正確的。這可以在不損害生產者利益,有利于穩(wěn)定需求,促進供給的情況下,保障城市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但具體做法還有待改進。如果采取向低收入者發(fā)放只可領取糧菜肉蛋等基本食品的食品券方式,可能更公平,更有效率。在美國,向需要幫助的人士發(fā)放食品券的做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據說目前有4000多萬美國人領取政府發(fā)放的食品券。在中外媒體上,似乎鮮有對這種方式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