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滿族、回族、水族、畬族、藏族的學子們與臺灣青年做著臺灣阿美人“大拉手”的動作,連接城門左右兩邊,這是屬于“黃河探秘—西北風情研習營”的專屬風景線。(中國臺灣網(wǎng)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wǎng)8月20日北京消息 那是一片被文化深深打上烙印的土地,在那片寫滿絲綢之路歷史的土地輪廓上,填充著各民族鮮艷的色彩。8月18日,“黃河探秘—西北風情研習營”活動正式落下帷幕。在稍感冷意的8月,兩岸學子的足跡從北京到蘭州,一直延伸到敦煌,為河西走廊裝點了一抹青春的亮色。
短短9天,再回首恍然如夢。9天之前,大家也許互不相識;9天之后,雖再次天各一方,卻因為曾經(jīng)擁有這樣的旅途和經(jīng)歷,再也無法忘記——這是一個別具特色的團隊,這是一次別具特色的旅行,這更是一場別具特色的兩岸學子交流。
多彩之歌:兩岸、6所高校、11個民族
還記得嘉峪關那張手拉手跳阿美族舞蹈的照片,10名兩岸學子中囊括了6個少數(shù)民族,而這只是這個團隊的冰山一角。此活動由中央民族大學和西北民族大學聯(lián)合主辦,參加該活動大陸學生的突出特點是民族組成的多樣性,18人中包括11個民族,這一點對于臺灣學子來說是十分神秘而新鮮的構成。
同時,參加該活動的臺灣學子均是海外留學生,他們分別來自日本千葉大學、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和英國愛丁堡瑪格麗特女王大學,大家專業(yè)背景不同,年齡略有差距。
就是這么一種微妙的組合,產(chǎn)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讓這個團隊不僅體現(xiàn)各民族交融,更體現(xiàn)兩岸學子交流的鮮明特色。在這里,你可以聽到漢語普通話、閩南語以及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甚至是日語和英語。隨便挑出一位也許就是能歌善舞的高手,機緣巧合還能聽到用多種語言演唱的生日歌。
[ 責任編輯:張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