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轉向
從臺灣電價調漲方案宣布的那天起,反對聲就沒有停止過。
臺灣現(xiàn)在的電價是2.7元/度(新臺幣,下同。約合人民幣0.64元/度)。臺經濟部門替民眾算了一筆賬,按照一次漲足方案,以4口之家平均每月用電350度計算,每月約增加106元支出。電費調漲,勢必影響到其他行業(yè),民生物價也隨之波動,島內各行各業(yè)都透過媒體表示,打算調升價格,將電價調漲的成本壓力轉到消費者身上。
一次漲足的電價方案原定于5月15日實施,但在5月1日馬英九突然宣布“分階段調漲、重新調整漲幅”的新方案后作廢。
根據修訂方案,電價調整改為三階段進行,首次調漲時間推至6月10日,漲價幅度為原公告方案的40%;12月10日再漲40%,剩余20%則留待臺灣電力公司具體改革出爐后再進行。此外,修訂方案也提高了“不調價”門檻,減少了受波及對象。一個月用電在330度以下的民宅不會調漲,這部分約有756萬戶,占民宅的67%;還有小商家約30萬戶也不會調漲。
記者會上媒體追問最多的是,政策為何突然轉向?馬英九表示,雖然認為電價合理化政策不能改變,但執(zhí)行方法可以回應民意,用比較緩和、漸進的方式推動。他了解民眾的不滿與抱怨,希望分階段調整電價,可以減緩對企業(yè)與民眾的沖擊。他同時強調,在修正方案實施后,有信心將臺灣今年物價漲幅控制在2%以內。
褒貶不一
電價關系升斗小民,牽動民生,調整方案祭出,仍然褒貶不一。
臺灣膠帶公會理事長李志賢在接受訪問時說,工業(yè)用電成本若按照先前一次漲足版本,實際電價上漲幅度驚人,預估電力成本將增加高達60%以上,產業(yè)界吃不消。能源的替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任何產業(yè)都無法在短期內接受電價突然調高的沖擊,樂見電價能分階段調整。
“不要漲!”上班族游艾琳說,如果非漲不可,當然選擇分段漲,“可以減少一些負擔!
也有部分民眾和企業(yè)并不領情。對此,馬英九4日再次向民眾說明電價有不得不漲的困難。因島內能源99%以上需要進口,發(fā)電的燃料成本不斷上漲,對臺電來說,發(fā)電越多虧損越多,這些虧損都要民眾的納稅錢貼補,不可能持久。油電價格合理化是其“黃金十年”的既定目標,但在執(zhí)行層面會持續(xù)與各界溝通,并聽取建言。
與此同時,電價調漲風波也把臺電推到了風口浪尖,其經營績效也受到抨擊。有民眾表示,希望中油、臺電及相關的公營事業(yè)單位,能先行檢討內部人事成本問題,最好開源節(jié)流,再談是否需要調漲價格。馬英九回應說,要好好整頓公營事業(yè)。5日,臺電董事長陳貴明請辭獲批。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