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爸爸們,為了肩上的責任,你可以行色匆匆,但是,請別走得離家太遠、離孩子太遠,否則,你遠離的是更重要的一份責任
“爸爸去哪兒啦?”
不計其數的中國孩子,在向他們的媽媽或祖輩提問。答案形形色色,爸爸出差了,爸爸在外地打工,爸爸要加班,爸爸有應酬,爸爸要為養(yǎng)家掙錢……“爸爸”們似乎越來越多地忙活在另一個餐桌、另一個舞臺,甚至另一個城市、另一個國家。
孩子們睜大眼睛疑惑不解,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這個家庭的頹其一角,習慣了在媽媽以及奶奶、外婆的教養(yǎng)下長大!鞍职帧边@個神秘角色,在兒童成長中,經常成了醒目的缺席者。
一檔“爸爸去哪兒”電視節(jié)目的火爆,將習以為常的這個社會現象,一下子推向了公眾的聚焦點。
節(jié)目中的五位爸爸,幾乎都是演藝時尚界人士,這是一群最忙的爸爸,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所以,由他們和孩子來擔綱這檔節(jié)目,不但有明星效應,也頗典型地詮釋了平時經!叭毕钡陌职謧,在孩子面前的不知所措:完全不知該怎么哄哭鬧不停的孩子;從未下過廚,不知該怎么填飽孩子的肚子;不會打理孩子的日常生活;不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個節(jié)目出人意料飆升的收視率,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明星寶貝們在野外、沙漠、海島的笨拙天真等萌點讓人倍覺溫暖,更讓公眾開始關注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地位與作用。否則,僅僅是把家庭親子關系、把兒童教育變成一場流行的表演秀,就太得不償失了。
隨著節(jié)目的進展,一直和孩子們“泡”在一起的爸爸們,終于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招兒,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他們的喜怒哀樂,牽系著很多家庭。只是,在這檔節(jié)目的收視率調查中,女粉絲的數量仍然遠遠超過男士。節(jié)目中讓人心靈熨帖溫存的變化,是媽媽們的向往。而在現實中,當節(jié)目中的爸爸與孩子難得地享受相親相愛時,無數的中國爸爸們仍然無暇關注諸如“爸爸去哪兒”這樣的敏感問題。
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隨著城鎮(zhèn)化的加速,農村出現大量留守兒童,和父母特別是父親常年分離,很多城市里的父親也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將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幾乎完全推給了母親。開家長會時,到場的多是媽媽,連周末陪孩子輾轉于課外班的,也多是媽媽。父親們一方面確實很忙碌,另一方面也有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作祟,似乎對孩子投入過多精力,顯得過于婆婆媽媽,是件很沒面子的事兒。哪怕是在應酬中,為了陪孩子告假或早退,也似乎成了一個不太說得出口的理由。
但是,父愛長時間、經常性的缺席,對中國孩子未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在親子交流中,父親的教育往往更偏重于生存能力、抗挫能力與社會責任,偏重于對孩子堅毅、果敢、頑強的性格培養(yǎng)。在充滿女性氣息的成長環(huán)境中,孩子們聰明、用功、敏感,但是,走出爸爸關切的視野,離開爸爸的引領,遠離了游泳、滑雪、爬山、遠足、野外穿越等男子漢的游戲,很可能不容易養(yǎng)成獨立、堅忍、責任意識和迎接挑戰(zhàn)、戰(zhàn)勝苦難的意志品質。這樣長大的孩子們,豈能擔當大任?
中國的爸爸們,為了肩上的責任,你可以行色匆匆,但是,請別走得離家太遠、離孩子太遠,否則,你遠離的是更重要的一份責任。
現在,很多中國媽媽都想上演一出現實版的“爸爸去哪兒”,讓時常缺席的爸爸和孩子一起走向野外、走向遠方,讓他們美好地獨處,當然,前提是沒收爸爸們的手機……(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