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fā)言人秦剛日前表示,中美雙方初步商定5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聯想到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出現的不斷升級態(tài)勢,以及此前美國部分國會議員聯名寫信要求政府將我國列為所謂的“匯率操縱國”,觀察人士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必將成為此次對話的重點。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去年前10個月我國已遭受貿易救濟調查99起,共涉及116億美元;而在以往,每年我國受到的貿易救濟調查最多也只有40起左右。此外,今年年初時全球正在調查而未實施貿易制裁的134項救濟措施中,也有77項涉及到我國,我國在應對貿易摩擦和維護貿易安全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
美貿易保護“四大升級”對我施壓
統計顯示,去年美國對我發(fā)起的反傾銷、反補貼“雙反”案件多達27起,關于知識產權糾紛的案件更有數千件。而進入2010年以來,美國采取的對我貿易保護措施更是有增無減,明顯顯現出在頻率、強度、手段以及內容等方面的四大升級趨勢。
———貿易保護的頻率升級。從去年11月開始,美國商務部就連續(xù)做出初步裁定,先后對我出口美國的金屬絲網托盤、油井管、鋼絲層板、禮物盒及包裝絲帶、銅版紙和磷酸鉀鹽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懲罰性關稅,頻率之高近年來所罕見。以銅版紙為例,從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發(fā)布立案公告對原產于我國和印尼的銅版紙進行“雙反”立案調查,到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該案作出產業(yè)損害肯定性初裁,再到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裁定最終的反補貼關稅比例,整個過程只有不到半年時間,速度之快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貿易保護的強度升級。與貿易保護頻率同樣增長的,還有美對我出口產品征收的懲罰性關稅涉案金額和幅度。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對我輸美金屬絲網托盤實施的懲罰性關稅上限達到438%;去年年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批準對價值約27.4億美元的中國產油井管征收10.3%至15.78%的關稅,更是創(chuàng)下美對華貿易制裁的金額之最。
———貿易保護的手段升級。除了過去一直使用的“雙反”調查、知識產權調查等手段外,去年9月的“輪胎特保案”開創(chuàng)了美國對華貿易遏制的危險先河。上海W T O事務咨詢中心信息部主任龔柏華說,小布什當政期間美國曾對我國發(fā)起6起特保調查案,但最后均未實施;而“輪胎特保案”后,必將有更多的美國利益群體要求政府對我國輸美產品征收特別關稅,從而使中美之間爆發(fā)貿易摩擦的危險性進一步增加。
———貿易保護的內容升級,從服裝、鞋帽、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不斷轉向勞動和技術密集并重型的產品。以造紙行業(yè)為例,美國對華出口的限制對象從2005年至今就經歷了從格記錄紙、文具紙、蠟光紙直至最高端的銅版紙的變化;而在鋼鐵行業(yè),我國出口美國的鋼鐵產品除了熱軋的兩款產品外,幾乎已經全部遭遇美方“雙反”調查。
對美貿易明顯落后于行業(yè)回暖大勢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教授說,如果外需市場因為高筑的貿易壁壘而遲遲難以打開,那么這部分不斷增加的先進產能就有可能反過來成為國內市場的過剩產能,國內企業(yè)花了大價錢進行的投資卻難有理想回報,必將影響產業(yè)進一步更新的步伐。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發(fā)現,由于美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高舉對華貿易遏制“大棒”,直接阻礙了我對美貿易尤其是出口額的增長。因此在當前我國外貿行業(yè)普遍回暖的大背景下,對美貿易的增長態(tài)勢明顯落后于行業(yè)回暖大勢。
今年1月上海海關對美實現進出口總值7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但在同期關區(qū)前5大貿易伙伴中增速最低,其中對美出口的增長更是只有6.5%。廣州海關的統計結果也非常類似,今年1月廣州海關對美貿易總值雖比去年同期增長8.3%,但在對香港、歐盟、美國等3大貿易伙伴的貿易中增幅最小,比同期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體增幅低25個百分點。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教授說,國內各地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投資了大量先進制造業(yè)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大多兼具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的特點,在制造業(yè)中屬于高端,但產品也因相對高端而無法完全被國內市場消化。如果外需市場因為高筑的貿易壁壘而遲遲難以打開,那么這部分不斷增加的先進產能就有可能反過來成為國內市場的過剩產能,國內企業(yè)花了大價錢進行的投資卻難有理想回報,必將影響產業(yè)進一步更新的步伐。
國泰君安首席紙業(yè)分析師王峰分析,去年國內銅版紙消費量在450萬噸至500萬噸之間,出口歐盟和美國的銅版紙在銅版紙總銷量中占十分之一左右。近來歐盟已經隨美國步伐提起對我國產印刷銅版紙的“雙反”調查,一旦這40萬噸出口量返回國內,將極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因為目前國內每年對銅版紙的自然需求量增長最多也只有40萬噸。
我對原有國際貿易格局形成挑戰(zhàn)后的必然結果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哲教授等專家指出,中美貿易不平衡已經是多年的老問題了,但美國近來在對華貿易保護問題上連續(xù)出重拳,從短期看有奧巴馬政府政策取向的原因,從長期看則與中美雙方實力對比發(fā)生的重大變化有關。專家們預測,在我和平發(fā)展過程中美對我頻頻采取貿易保護政策將成為常態(tài)。
今年1月奧巴馬在就任以來的首次國情咨文中提出將在未來5年內促使美國出口額翻一番。作為落實這一目標的具體舉動,美國商務部隨即公布“全國主動出口”戰(zhàn)略,稱將從加強貿易拓展、方便貿易融資以及強化貿易規(guī)則三大方面扶助美國企業(yè)開拓海外市場。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分析,當前美國勞工失業(yè)率為9.5%,雖較去年底下降了0.5個百分點,但仍處于歷史高位。以勞工為主要“票倉”的民主黨政府為了贏得中期選舉,也為了兌現競選承諾,也必將在貿易保護的道路上繼續(xù)走下去,加大對華貿易保護措施也成為其轉移國內失業(yè)民眾不滿情緒,贏取選戰(zhàn)的策略之一。
但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專家們認為隨著我國國力的增長,中美貿易摩擦必將愈演愈烈。歷史上,美日貿易摩擦最嚴重的時期就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主因不在于美國是否想增加出口,也不是人民幣匯率低估,而是我國商品國際市場份額提升后對原有國際貿易格局形成挑戰(zhàn)后的必然結果。即使奧巴馬不推出“全國主動出口”戰(zhàn)略,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也在所難免。(記者 季明 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