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十項新紀錄證明:高科技筑就“最快的冰”
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比賽已接近尾聲。2月17日,“冰絲帶”又進行了女子1000米決賽,美國名將布里塔妮·鮑獲得銅牌,這名老將在賽后發(fā)布會上盛贊北京冬奧會各方面組織工作,稱自己在北京的經歷非常棒:“這是一座世界級的場館,場館內外都很美,看臺上還有觀眾,這很不容易,也讓我們運動員很開心。”
十項新紀錄證明:高科技筑就“最快的冰”
獲得女子1000米決賽金牌的日本選手高木美帆,以1分13秒19的成績再次打破了冬奧會紀錄,至此,“冰絲帶”里已誕生了10項冬奧會紀錄和一項新的世界紀錄!氨z帶”也因此成為當之無愧的“平原最快冰場”。
“冰絲帶”之所以能刷新10項冬奧會紀錄,除了各國運動員們的出色表現(xiàn)之外,也離不開外籍專家和顧問給予的支持和協(xié)助。來自加拿大的擁有6屆冬奧會制冰經驗的馬克·麥瑟就是眾多在幕后辛勤工作的國際專家顧問中的一位。
馬克的制冰師生涯開始于卡爾加里的職業(yè)冰球隊,他于1987年在卡爾加里速滑館開始為速滑場館制冰。這是他第六次參與冬奧會,在他本人親自參與制作的冰面上共誕生了35項冬奧會紀錄。
馬克坦言,二氧化碳(R744)跨臨界直接制冷系統(tǒng)的使用,是“冰絲帶”能夠成為“最快的冰”的基礎。這套創(chuàng)新型的制冷系統(tǒng)使得冰面溫度均勻、溫差控制在±0.5℃以內,意味著整個賽道冰面硬度一致,非常有利于運動員滑出好成績。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系統(tǒng)的應用使國家速滑館碳排放量接近于零,更綠色、更環(huán)保。
“影響冰面的因素很多。比如場館頂部的燈光、轉播團隊的燈光,都會有熱量傳導到冰面從而產生影響。此外,還要考慮場館內的濕度、溫度以及風向等!瘪R克透露,打造“最快的冰”其實是一個動態(tài)調整的過程,“比如開賽前幾天,一些來訓練的運動員會反映冰面有點軟,這其實是我們有意為之。因為訓練時的環(huán)境條件是和比賽時不一樣的,比賽開始后我們會逐步降低場館溫度,讓冰面逐步變硬,達到最好的狀況!
國家速滑館場館運行團隊主任武曉南表示,“冰絲帶”不僅是賽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冬奧會之后還將被打造成一個城市體育綜合體,可以舉辦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短道速滑以及冰球比賽,成為中國冰雪運動發(fā)展的一張名片。馬克也想在中國留下“遺產”——中國的制冰師。他說:“這次來中國,場館團隊告訴我,組委會有著完善的‘遺產計劃’。中國制冰師很勤奮,進步得非常快,相信在我離開之后,他們會擔負起為場館制冰的責任。”
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 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