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總統(tǒng)”當選人蔡英文近日接受《中國時報》采訪,要求大陸在她“5·20”就職講話之前“釋放更多善意”。她稱臺灣是民主社會,“人民的意見是最重要的”,給人以她可能會用“臺灣民意”為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開脫的預期。她還稱“5·20”當天她說什么做什么“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事”,這也被認為她在為“5·20”不說“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打伏筆。
蔡英文要求大陸釋放善意,但她沒說她指的“善意”是什么。如果她想讓大陸在“九二共識”上做些讓步,那完全不可能。此外蔡的這次談話中有善意嗎?我們實在讀不出來。
另一個問題是:臺灣有民意,難道大陸13億民眾的意見就不是民意、不該尊重嗎?作為即將上臺的政黨,民進黨顯然有義務引導臺灣民意,使之與大陸民意盡可能相向而行。國民黨執(zhí)政8年,“九二共識”并未受到島內(nèi)民意挑戰(zhàn),臺灣民眾選民進黨上臺也不是因為對“九二共識”的反感。
眾所周知的是,民進黨要員們對“九二共識”的抵觸是臺灣2300萬人中最為強烈的群體之一,蔡英文本人似比那些最激進的民進黨同僚溫和些,但她大概也會受到影響,F(xiàn)在他們共同面臨是否會為兩岸關(guān)系大局修正自己這一政治態(tài)度的考驗。
人們注意到蔡英文模糊了自己的統(tǒng)“獨”立場,她在選前宣稱一旦當選將支持“維持現(xiàn)狀”,從而與陳水扁拉開了一定距離。但輿論也很清楚,這種變化有蔡選舉策略的很大成分,她在“5·20”講話中怎么說“九二共識”尤其受到關(guān)注。
那么何為兩岸關(guān)系的“現(xiàn)狀”呢?雙方共同承認、堅持“九二共識”顯然是過去8年的最大現(xiàn)狀。去年十一月的“習馬會”上,兩岸領導人共同重申了“九二共識”是兩岸關(guān)系的政治基礎。由此看來,放棄“九二共識”將是對兩岸關(guān)系現(xiàn)狀釜底抽薪的顛覆。
民進黨大概想用多角度的閃爍其詞稀釋“一個中國”的根本意義,通過側(cè)面迂回蒙混過關(guān)。這除了可以向支持他們的臺灣激進政治力量交代,也可為綠營今后“去中國化”的偏執(zhí)行為預留一些空間。
令人擔心的是,蔡英文來自綠營的基本事實已給她的執(zhí)政理念打下深刻烙印。也許對民進黨很難以理相勸,他們最容易聽懂的語言是大陸的行動。
大陸過去這些年已對臺展示了大量善意,事實證明那些善意對塑造臺灣社會正確兩岸觀的作用并非無止境的。在臺灣因政黨輪替出現(xiàn)對兩岸政策做重大調(diào)整可能性的時候,大陸恰恰需要適當展現(xiàn)反制臺灣新當局政治倒退的能力和決心,讓臺灣社會對蔡英文拒絕接受“九二共識”的后果有更明確預期。
事實上北京與岡比亞復交后,臺灣社會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安。人們意識到兩岸實力今非昔比,一旦民進黨當局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大陸的反制行動有可能是“排山倒!钡。大陸方面應當做必要的信號釋放,推動臺灣社會將這種擔心轉(zhuǎn)化成對民進黨新當局的壓力。
也許兩岸注定還需再經(jīng)歷一輪與“臺獨”的較量,陳水扁當權(quán)那8年帶來的教訓還不夠深刻,需要有兩岸關(guān)系停滯甚至倒退的更多損失幫助臺灣社會認清背離“一個中國”原則的危害,從而徹底清除“臺獨”的羈絆。
一切取決于民進黨新當局是否清醒,他們是想在兩岸對立中還是和諧中經(jīng)歷他們在臺的這次執(zhí)政。已牢牢掌握兩岸主動權(quán)的大陸方面一如既往,民進黨新當局卻既可以成為兩岸關(guān)系的顛覆性變量,也可以實現(xiàn)兩岸真正的“維持現(xiàn)狀”。球在蔡英文和民進黨那一邊。(單仁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