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2016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投票僅剩3周時,曾經差點流局的候選人電視辯論終于在26日登場。
當天舉行的副領導人候選人辯論,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各自的競選搭檔王如玄、陳建仁、徐欣瑩,就防疫、文化、教育、薪資等問題展開攻防。雖然三人有備而來,雄辯滔滔,但多數臺灣選民并不關心。一些臺北市民告訴記者,他們并沒有收看這場電視辯論直播,因為朱、蔡、宋三位主將的兩場“唇槍舌劍”才值得關注。
往屆臺灣“大選”電視辯論均由主將先交鋒,這次打破慣例改由副手先上場。對此,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奕華解釋說,國民黨最終愿意同意民進黨所提電視辯論順序,是為避免民進黨再找借口,讓辯論破局。
臺“大選”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從2004年開始已連續(xù)舉辦三屆,均由“四報(四家大報)一社(‘中央社’)加公視”合辦。這一媒體組合涵蓋多元立場,因此為臺灣社會普遍接受,形成慣例。辯論會直播受到島內各界高度關注,成為選民進一步了解候選人及其政見的重要渠道。臺灣指標民調公司本月最新調查顯示,70.9%民眾認為有必要舉辦選舉的電視辯論。
上屆領導人選舉電視辯論,距投票42天就已開始。但當國民黨今年11月提出辯論議題后,民進黨卻堅持由三立電視臺首先主辦辯論會,理由是三立最先邀請且民進黨已與該臺簽署協(xié)議。基于以往慣例,國民黨不同意該方案。雙方互指對方“沒誠意”,吵個不休。
雖然辯論能影響選民意愿多少賬難算,但投票臨近,候選人都不敢掉以輕心。26日的辯論會上,既有劍拔弩張的火藥味,也有候選人“柔性身段”博感情。比如徐欣瑩以在臺灣熱播的《瑯琊榜》中“靖王”一角自比,稱其“不太會說話但一直在做事”;王如玄就日前沸沸揚揚的“軍宅案”再次道歉,并凸顯自己作為律師為女性和弱勢群體發(fā)聲的過往,陳建仁則大談自己擔任當局衛(wèi)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時抗擊非典的功績。三位候選人也時不時瞄瞄“小抄”,顯然對相關議題已經做好沙盤推演。
至于連辯與不辯都成了問題,一些媒體和政黨人士對記者表示,由誰主辦辯論會,只是蔡英文陣營拖延、不愿辯論的技術性理由,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民調領先的蔡英文擔心辯論給選情帶來變數,其一貫的模糊戰(zhàn)略屆時未必經得起檢驗。
但候選人辯論畢竟已成傳統(tǒng)。選民希望有機會看到候選人在你來我往中闡述各自政見,以便看清候選人有哪些“短板”,從而做出更好選擇。
在強大輿論壓力下,民進黨方面終于答應參與辯論。根據安排,由傳統(tǒng)的“四報一社加公視”、三立電視臺以及網絡媒體沃草與谷歌等9家媒體聯(lián)合主辦。12月26日先行舉辦副領導人候選人辯論,12月27日、明年1月2日再分別舉辦領導人候選人辯論。
26日的副手辯論沒有過多談及兩岸議題,但在前一天的電視政見發(fā)表會上,朱立倫與蔡英文在“九二共識”等兩岸議題上針鋒相對,充滿火藥味。正在臺灣參訪的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巫永平指出,蔡英文雖然沒有回避“九二共識”,但其說法沒有新意,依然沒有超出她以往的論述基礎,她的兩岸政策仍然模糊。
《聯(lián)合報》社論指出,“不接受‘九二共識’”無疑是蔡英文最重大、最具爭議性及最與臺灣地區(qū)未來禍福攸關的政策立場。社論質疑道,蔡英文難道可以堅拒說明她何以否定“九二共識”的理由嗎?蔡英文在閃躲什么?
類似的質疑,臺灣民眾顯然希望在即將登場的后兩場電視辯論中能夠找到明確的答案,或者能討個說法。畢竟下屆當政者認同“九二共識”與否攸關臺海穩(wěn)定,畢竟他們的教育、能源等政見關系千家萬戶、子孫后代,畢竟真理越辯越明。(記者吳濟海 李寒芳)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