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10月9日文章】題:懸案之外的迷惑
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40周年,兩國度過堪稱是歷來最黯淡的紀念日。一周后,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主動通過日本交流協(xié)會發(fā)表聲明,根據媒體報道,日方將釣魚臺爭議稱之為臺日之間的“懸案”。
借由非官方途徑轉述官方聲明,玄葉此舉看似承認釣魚臺爭議,并對日臺關系進行溫情訴求,就過去的臺日互動經驗而言,確屬罕見。但外交上鮮少有從天而降的禮物,何況日方此次送禮的時機,頗值得玩味。
玄葉的一紙聲明的確寫得情真意切,既對日本震災時臺灣的溫暖支援敘說感念,也對臺灣社會理性善待日本僑民、旅客的成熟贊許不已。然而,再華麗的外交辭令也無法掩飾現實的政治算計。在玄葉對臺傳達的信息中,他指日本與臺灣比鄰而居,正因相近,難免會有懸案產生,重要的是雙方如何冷靜且顧全大局的因應懸案?尚~口中的懸案,尚待說文解字,未必就是臺灣或中國也認可的懸案,除非這個懸案能明確定義為“釣魚臺主權”,或者至少是島嶼爭議。
玄葉另一個訴求重點是對馬英九“東海和平倡議”的回應,他說,有部分雖無法接受,但能體察其基本想法與精神。這些話只是場面鋪排,真正關鍵是如《讀賣新聞》的解讀,玄葉要對臺灣發(fā)出的主要信息是,“強烈期待不會再發(fā)生升高無謂緊張氣氛的事件。”毫無疑問,這個信息是針對臺灣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民間保釣行動而來。
檢視至此,或許可以假設幾個狀況,倘若蘇澳漁民沒有出海保釣,馬英九也沒提出“東海和平倡議”,窮于應對中國反日示威的日本外務大臣會對一個無邦交國喊話嗎?乃至釋出所謂的“善意”,將釣魚臺爭議視為臺日懸案呢?玄葉進一步表明,希望日臺雙方能早日重啟漁業(yè)談判。且不論談的是“漁業(yè)”或“漁權”,歷經3年半的中斷,能夠再重回談判桌,顯示臺灣取得有利籌碼或占有一定優(yōu)勢。這個優(yōu)勢在于日方亟欲修復臺日關系,避免出現兩岸合作保釣的局面;至于籌碼,則源自臺灣民間的軟實力,也就是玄葉所稱在日本東部大地震發(fā)生之際“充滿友情打破規(guī)格的支援”。
世人皆知,外交講究實力,談判需要籌碼。臺灣雖是蕞爾小島,但這回在釣魚臺爭議和臺日漁業(yè)談判之間,卻意外地獲得一個能夠上桌叫牌的機會。如果再有所謂“天時”,那就是正逢中日兩國邦交正;摹八氖蟆薄H绾卧谥腥贞P系迷惑的當下,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己的牌局,臺灣的確需要細細思量、牢牢掌握。 (作者張瑞昌)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