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由20余名小學生演唱的《臺灣光復紀念歌》,25日在65年前舉行中國戰(zhàn)區(qū)臺灣省受降典禮的臺北中山堂(原稱公會堂)響起。
在那次受降典禮上,中國方面的接收主官、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代表中國政府宣布:從即日起,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歸入中國版圖。日本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兼臺灣總督安藤利吉簽署了投降書,宣告日本在臺50年殖民統(tǒng)治結束。10月25日后來被國民黨當局定為“光復節(jié)”。
臺灣有關方面22日開始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臺灣光復65周年特展”。展出的190張珍貴歷史照片,歷歷再現同仇敵愾抗日,以及日本投降儀式、民眾歡欣鼓舞慶光復的畫面。
這次久違的展覽,受到臺灣當局的高度重視。在25日上午舉行的特展開幕式上,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血淚的歷史不能遺忘”,臺灣回到中國懷抱的程序“是非常清楚的,每一個文件、每一個行動都有法律與政治的意義”。
無獨有偶,為期半個月的“臺灣少數民族抗日史實圖片展”同日在北京開展。500多幅圖片忠實記敘了1896年至1933年的近40年時間里,臺灣少數民族各族群的60多起抗日武裝斗爭。
主辦單位之一的全國臺聯(lián)會長梁國揚表示,臺灣民眾尤其臺灣少數民族為捍衛(wèi)家園和尊嚴進行的悲壯斗爭,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tǒng)的體現!芭_灣光復值得海峽兩岸人民永遠銘記、永遠紀念!
全國臺聯(lián)還在25日當天,與臺盟中央、中國社科院和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在北京聯(lián)合舉辦“紀念臺灣光復65周年學術研討會”。這是大陸方面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5周年的重頭活動之一。
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尤蘭田在研討會表示,回顧臺灣光復的歷史,對于我們思考兩岸關系的前途與中華民族的未來,有著深刻的啟迪作用。歷史昭告世人,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要相互信賴,彼此支持,促進共同的福祉。
曾經親歷臺灣光復的老臺胞,也在這一天重溫“重做堂堂正正中國人”那一刻的激動心情。年逾九旬的老臺胞李韶東那年才24歲,他回憶說,在家鄉(xiāng)臺中的街頭“滿大街的人都在歡呼、放鞭炮。還有不少人在家里擺開香案、點上香燭,向先人報告這個喜訊!
“抗戰(zhàn)勝利后,臺灣曾長期舉辦慶祝光復的活動。”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說,但近年來在一些不正確的史學觀教育下,臺灣的年輕人幾乎已經忘記了臺灣的光復。
他說:“我們要著重發(fā)揚臺灣人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把臺灣人反抗日本統(tǒng)治的悲壯故事一代代講下去!
“臺灣光復的紀念活動,我們應該每年都大張旗鼓地辦下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臺灣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鵬說,臺灣光復的重大歷史意義不容抹殺。要讓兩岸的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人都知道臺灣當年如何回歸祖國懷抱,為今天的兩岸關系發(fā)展提供“史鑒”。(參與采寫記者李寒芳 趙博 皮曙初 潘清 許雪毅)
[ 責任編輯:陳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