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qū)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梁振英1日在此間表示,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雖為海峽兩岸間的協(xié)議,但影響已超越兩岸的經貿合作關系。
在1日由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辦的研討會上,兩岸及香港學者齊聚,以多元視角解讀“ECFA簽署后的地區(qū)經貿新格局”。
ECFA簽署兩個月后,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xié)進會主席身份訪臺,兩地交流更進一步。梁振英表示,ECFA對香港而言至少有兩層意義:一是關注此后亞太地區(qū),乃至世界范圍,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投資新變化,把握其中機遇;二是充分發(fā)掘ECFA和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互動關系。
他引述一項數據稱:2010年頭4個月,大陸與臺灣經香港進行的轉口貿易總值達666億港元,占大陸對臺灣進口總值的近20%。
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表示,ECFA是兩岸的里程碑,兩岸大交流的開始。他說,人們一般只重視早期收獲清單和降稅多少,但其意義遠不止于此。對臺灣,全球化背景下ECFA將助其走出被邊緣化的困局;對中國大陸,可借此鞏固區(qū)域市場融合。
展望后ECFA時期的兩岸政治關系發(fā)展,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邵宗海表示,經濟優(yōu)先,政治亦會鞏固。未來兩岸應在發(fā)展政治關系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政治互信,最終共商政治議題。
ECFA對香港是機遇還是挑戰(zhàn)?香港在此后的兩岸關系發(fā)展中可扮演怎樣的角色?林建甫就說,經貿關系上,臺灣同香港一樣,扮演門戶的角色,溝通中國大陸與世界,也連接世界走向中國大陸。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小云指出,CEPA和ECFA的陸續(xù)簽訂,將推動由“中國制造”步入“中國市場階段”。她首先將ECFA和CEPA從內容、重點、試行區(qū)域等方面作出比較,并認為,二者共同奠定了兩岸及港澳市場開放的制度化基礎。在市場一體化和資源重新配置過程中,各地應突出比較優(yōu)勢。
此外,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院長王貴國在分析香港的機遇時說,未來香港可為兩岸提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協(xié)調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政府之間的關系。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在這方面即有人才和經驗基礎。(賈思玉 胡娜)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