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南遷不僅是一個文物遷移、保護奇跡,也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對其進行回顧、挖掘、尋找很有價值”,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說,“文化考古部門應(yīng)加大對故宮文物南遷中遺跡的保護力度”。
為期半個月的“重走故宮文物南遷路”考察活動于4日啟動,由兩岸故宮博物院專家組成的考察隊將共同踏訪4省8市,考察路線為北京、南京、貴陽、安順、寶雞、漢中、成都、重慶和峨眉。
1933年,為躲避戰(zhàn)火,故宮博物院百萬文物南遷開始,首批80箱文物走南線,即南京、漢口、長沙、貴陽、安順。1938年,文物一路轉(zhuǎn)移到貴陽,存放于貴陽城北毛光翔公館。由于日本戰(zhàn)機屢犯貴陽,1939年,文物被轉(zhuǎn)移至安順華嚴洞,直到1944年“黔南事變”發(fā)生后才被運送到四川。
“南遷路上的珍貴資料太多了,以往了解得太少,保護工作也做得不夠”,在貴州進行為期三天的考察中,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院史編纂工作的李福敏博士向記者感嘆,重走南遷路,無論是華嚴洞石墻上當年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留下來的墨寶,還是新發(fā)現(xiàn)的當年國寶保護者們的往來書信,抑或是南遷見證者后人講述的細節(jié)故事,都對故宮文物南遷歷史提供了新的珍貴史料和研究角度,也正引起故宮博物院專家學者的重視。
在考察毛光翔公館、故宮博物院駐安順辦事處舊址安順文廟奎星閣和華嚴洞等期間,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表示,保護文化遺產(chǎn)而傳承后世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則是多種多樣的!澳暇┎┪镌航窈髮⒓訌娕c貴州文化保護工作的交流合作,特別是古鎮(zhèn)、古城方面的保護技術(shù)、保護理念等方面!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