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北京國家大劇院開幕演出季的邀請,臺灣屏風表演班將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一同于明年一月陸續(xù)赴北京演出。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jiān)、著名現(xiàn)代劇場藝術家李國修高興地對前往采訪他的本臺記者說,能受邀北京國家大劇院開幕演出季的演出,而且是臺灣唯一獲邀的戲劇團體,他感到“非常榮耀”。
日前,記者特意采訪了正在忙碌于屏風表演班《京戲啟示錄》全省巡演的李國修。
希望屏風表演班的《莎姆雷特》能再次笑翻北京觀眾
這次受邀參加北京國家大劇院開幕演出季的屏風表演班的《莎姆雷特》,將于2008年1月16日至20日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五場。
今年5月11號、12號,《莎姆雷特》在北京參加第七屆“相約北京”的演出活動,這是屏風表演班首度進京演出,當時在北京解放軍歌劇院的表演可謂轟動,演出結(jié)束后,全場起立鼓掌長達八分半,李國修說,“那兩晚上,我們看到了北京觀眾的熱情。對于創(chuàng)團20年的屏風表演班來說,受到很大的鼓舞。我個人非常激動,而且把這份情感銘記在心!
李國修非常感謝國家大劇院對屏風表演班的肯定,“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他認為,正因為今年五月在北京的演出“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一炮而紅”,所以“引起了大陸表演藝術界的高度矚目”。他希望北京的觀眾繼續(xù)支持屏風表演班。
《哈姆雷特》是一出臺灣現(xiàn)代劇場的喜劇經(jīng)典之作,李國修用喜劇的技巧把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與臺灣現(xiàn)代劇團演員的生活穿插、顛倒,編成了一個瘋狂爆笑的大喜劇。
李國修說,北京國家大劇院的開幕季演出活動,屏風是第一個受到邀請的臺灣表演藝術團體,也是唯一的現(xiàn)代戲劇團體,他覺得“非常榮耀”,因為參與國家大劇院開幕演出季的都是中外表演領域的頂尖藝術團體,他希望“不辱使命”,透過這個精彩的作品,笑翻北京城。
《京戲啟示錄》的張力就在于表達中國人最寶貴的精神——傳承
這次記者在臺灣欣賞到屏風表演班的《京戲啟示錄》,不僅看到了臺灣現(xiàn)代劇的獨特魅力,同時在現(xiàn)場感受到很多年輕觀眾的熱情。大段的京劇唱段不時引發(fā)觀眾的熱烈掌聲,而劇中的很多臺詞,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也給其他觀眾留下許多思考的空間。
李國修介紹說,《京戲啟示錄》2007年的演出計劃是11月3號開始的,在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展開全省首演,當時,一千多名觀眾全體起立鼓掌。臺南首演之后,歷經(jīng)臺灣中壢、嘉義、新竹、臺中、高雄、臺北這七個城市、三十場的演出,可以說場場爆滿,而且觀眾都反映受到非常大的感動。
《京戲啟示錄》是李國修的半自傳作品,采用“戲中戲”的戲劇形式,戲臺上的人生與現(xiàn)實的人生是一個反射。1996年,李國修首度發(fā)表這部作品,他說,靈感來自于他的父親,父親做了一輩子戲鞋,臺灣早期梨園行唱戲的“角”腳底下穿的戲鞋,鞋靴、彩鞋、薄底、厚底,都是他父親做的。他認為全劇中最動人的臺詞來自于他的生活真實,那是他十三歲時,他問父親:“爸,你做了一輩子戲鞋也沒發(fā)財,為什么不改行呢?”他父親用老家山東話回答:“你爹打十六歲起做學徒到今天,就靠這雙手養(yǎng)活一家子,你們哪個少吃一頓飯、少穿一件衣裳?我改什么行?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父親的話從此成為李國修認真做事的準則。李國修說:“我們是透過戲劇作品來影射、濃縮人生。這出戲的主題在談傳承,父業(yè)子承或者我們怎樣繼承上一代的思想、傳承上一代那些動人的手藝,包含京戲。它啟示了人跟人、上一代跟下一代的傳承,這個傳承是我們中國人最寶貴的精神,把好的思想、好的信仰傳承下來,不要在我們手上斷掉,這樣傳承的理念就是本劇最大的啟示。雖然劇中的男主角沒有繼承父親做戲鞋,也沒有聽他父親話去學戲成為梨園行的‘角’,但他守在劇場做戲,也完全是因為父親給他的影響。”“這才是本劇最動人的地方、最大的張力!
欣賞《京戲啟示錄》,觀眾感動的過程中就會有自我的投射,想起了自己跟上一代的關系。
李國修說,前幾天在臺中演出,他在路上碰到兩個大學生,有一個對他說:“您的戲太棒了!我要跟您說謝謝您!我回去要抱著我父親說我愛你”。
屏風的定目劇
屏風表演班創(chuàng)團21年以來,發(fā)表了36臺戲,其中有30出戲由李國修創(chuàng)作。李國修創(chuàng)作的戲中戲作品主要有四出:首部曲《半里長城》、二部曲《莎姆雷特》、完結(jié)篇《京劇啟示錄》,另外一出是《征婚啟示》。
如果發(fā)表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到觀眾肯定,屏風表演班在未來五年后將再制作發(fā)表這部作品。而每次重新制作的時候會從頭開始、重新改編,不斷完善原作。這樣固定演出的劇目就被他們稱為“定目劇”。
《京戲啟示錄》于1996年10月首度發(fā)表,當年臺灣全省巡回演出觀賞人口超過三萬人次,第二次是在2000年10月,觀賞人口超過一萬五,這次超過兩萬八。
相比1996年,2007年《京戲啟示錄》的版本有很大的進步。首先就是演員的素質(zhì)有很大的提升。李國修在大學、戲校都開設課程,集結(jié)了很多親手培訓的子弟兵,所以,這次的演員陣容比以前堅強。同時,表演京劇的演員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京劇科班出身的,當年他構(gòu)思的時候就是要邀請科班的演員來,這次請的演員都是最好的武生與花旦。
同時,科技在進步,劇場可以被運用的元素越來越多。這次的舞臺技術部分也不一樣了。李國修介紹說,1996年首演的時候,他們采用幻燈機來投影照片和文字,比較平面,今年就用電子媒體了,比較動感、動態(tài)。在劇中有一段“戲中戲”,是演員表演京戲《打魚殺家》,在水里打斗的場景,在1996年是很簡單的方式來處理,靠演員的身段與京劇的功底來表現(xiàn),這次采用現(xiàn)代技術,有動態(tài)的水景、水霧和水草,畫面3D而立體,還有吊鋼絲,好象演員在水里游來游去。李國修希望能夠使“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內(nèi)行都非常喜歡,雅俗共賞!
李國修表示,希望北京的觀眾喜歡他將帶到北京國家大劇院的《莎姆雷特》,也期待盡早把《京戲啟示錄》帶給大陸的觀眾。
[ 責任編輯:董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