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千名阿拉伯人30日在東耶路撒冷、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以色列邊境等地舉行示威,紀念第36個巴勒斯坦“土地日”。示威者與以色列軍警發(fā)生沖突,造成1人死亡,數(shù)十人受傷。
新華社記者一早從西耶路撒冷前往東耶路撒冷,由于猶太教安息日和逾越節(jié)臨近,猶太人聚居的西耶街十分平靜,街上行人車輛很少。進入阿拉伯人聚居的東耶地區(qū),氣氛陡變。天上直升機轟鳴,路上每隔幾十米就能看到挎著自動步槍、攜帶催淚瓦斯彈的警察,在一些重點地區(qū)還部署了騎警和高壓水炮。
為預防暴力事件,以方動用上千警力對東耶實行管制,只允許女性阿拉伯居民和50歲以上且持有以色列身份證件的男性阿拉伯居民進入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薩清真寺做禱告。
老城的每個城門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警察把守。記者在大馬士革門看到,平時熙熙攘攘的城門廣場一片肅殺。上百名警察用護欄把城門圍住,只留一個缺口,年輕的阿拉伯人都被拒之門外。連游客也只能在檢查有效證件后才獲準進入。
35歲的東耶阿拉伯居民穆薩在大馬士革門附近經(jīng)營一個服裝小鋪。他攤著手無奈地說:“這種情況沒人買東西了,生意不好做。我想去做禱告,可是以色列人不讓我進老城。”
下午1時左右,20多名阿拉伯老年婦女來到大馬士革門,揮舞巴勒斯坦旗幟,高呼反以口號,其中一些人手捧被以軍打死的親人遺像。她們立刻得到周圍數(shù)百名阿拉伯人的聲援,所有人齊聲高呼“侵略者滾出去”等口號。
周邊部署的以色列警察迅速包圍抗議者,騎警騎馬沖入人群,趁人們四散躲避的當口,警察用盾牌將人們驅(qū)散。示威者隨后重新聚集,警察再次驅(qū)散,周而復始。一些示威者被馬踩傷,巴勒斯坦紅新月會的急救人員從現(xiàn)場撤走至少6名傷者。多名阿拉伯人在沖突中被捕。
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與耶路撒冷之間的卡蘭迪亞檢查站附近,巴勒斯坦人和以軍的沖突更加激烈。數(shù)百名阿拉伯青年高舉巴勒斯坦旗幟走向檢查站方向,20多人在和以軍的沖突中受傷。
新華社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走在隊伍前面的巴勒斯坦青年一邊投擲石塊一邊試圖接近檢查站,戴著防毒面具和頭盔的以軍士兵用橡皮子彈回擊。以軍還向人群噴射一種有強烈刺激氣味的“臭水”,濃重的臭味混合催淚瓦斯和輪胎燃燒冒出的黑煙,很多示威者被熏得嘔吐不止,被迫退到200米外的巴勒斯坦控制區(qū)。
在以色列與黎巴嫩、敘利亞的軍事緩沖區(qū),為應對可能發(fā)生的游行者沖擊邊境事件,以軍明顯提高了戒備水平。常規(guī)護網(wǎng)被加固加高,護網(wǎng)后的無人區(qū)埋設了地雷。一名駐守此地的以軍士兵說,山坡上部署的狙擊手已經(jīng)得到命令,一旦有人靠近雷區(qū)就可以開槍。
在軍隊層層嚴密戒備下,以黎、以敘軍事緩沖區(qū)當天并未發(fā)生直接沖突,游行人群在毗鄰緩沖區(qū)的地區(qū)游行后離開。以軍發(fā)言人阿里耶對記者說,這里原本是以方認為最有可能發(fā)生大規(guī)模沖突的地方。他說:“我們不清楚游行者沒有過來的具體原因,但沒有流血沖突對我們大家都好!
1976年3月30日,6名阿拉伯人在抗議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土地的集會中被以軍士兵開槍打死。為紀念死難者,3月30日被定為巴勒斯坦“土地日”。每年這一天,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都會舉行紀念活動,抗議以色列的侵略政策。
30多年過去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仍在逐步被侵蝕,猶太人定居點不減反增。聯(lián)想停滯不前的巴以和平進程,阿拉伯人的受挫情緒可想而知。就像在東耶路撒冷目睹沖突的一名瑞典游客所說,以色列警察用暴力驅(qū)散非暴力的示威者,用強力壓制阿拉伯人,這樣的政策畢竟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