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海市規(guī)定農民工要提供居住證,子女才能在當?shù)鼐妥x小學、初中;居住證的兩道主要門檻是繳納6個月社保,以及合法穩(wěn)定的住所證明,看似不難,但很多農民工卻無法達標。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沒入學的大陸農民工子弟哪去了?調查顯示,在上海能讀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僅占一半,其他都回鄉(xiāng)下去了,“政策無形中制造了更多的留守兒童”。
據(jù)臺灣《旺報》網站10月21日報道,大陸媒體消息顯示,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劉玉照曾跑到安徽——上海最大的外來人口流出地調查,發(fā)現(xiàn)有孩子從上;亓,但很少有父母一同回來,因為父母為了生計只能留在大城市打工。這些學生大多寄宿在半軍事化管理的民辦學校,周末不回家,有的甚至半年才回家一次。
他還去了上海周邊的浙江嘉善和江蘇太倉,也找到一些因未能在上海入學而轉至當?shù)氐暮⒆。上海民辦康橋工友小學校長高有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的學校全校只有300人,今年只招到9名學生;老鄉(xiāng)在蘇州開辦的農民工子女學校卻人滿為患,有2000多名學生。劉玉照還調查了上海十幾所幼兒園,發(fā)現(xiàn)能夠順利升入小學的外地孩子不到一半。
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0月21日刊登題為《上海農民工子弟學校 想讀的進不去》的報道稱,上海農民工子弟學校被政策卡死,沒有上海居住證的學生進不來,學校感嘆收不到學生,“離關門不遠了”。而門外則是苦苦哀求學校收留孩子,“老家沒人了,回不去了”的家長,形成“明明有供給、有需求,偏偏兩端兜不在一起”的現(xiàn)象。
根據(jù)大陸媒體消息,2013年底開始,上海市規(guī)定農民工要提供居住證,子女才能在當?shù)鼐妥x小學、初中;居住證的兩道主要門檻是繳納6個月社保,以及合法穩(wěn)定的住所證明,看似不難,但很多農民工卻無法達標。主要在于,有能力繳納社保的農民工本來就不多,據(jù)統(tǒng)計京滬也不過四成;另一方面,很多房東不愿意將房產證借給外地人辦居住證,怕以后農民工子女戶口落在自己家。為此,3年來不少上海農民工子弟學校招不到學生。另外,農民工子弟在大城市就算能上初中,到上高中時,也不得不回到戶籍所在地上學。
劉玉照說:“上海本來就缺技工,但很多農民工子女在上海長大,不愿回老家,初中畢業(yè)剛好15歲,既不能升學,也沒達到招工的合法年齡。”他認為,這部分被政策卡在中間的孩子只能賦閑,可能會給社會帶來不穩(wěn)定因素。
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20日曾刊登題為《中國留守兒童受教育程度低 未來就業(yè)前景堪憂》的報道稱,曾經助力中國經濟奇跡的數(shù)百萬農民工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農村,或者是因為他們無力在中國生活成本高昂的沿海城市養(yǎng)育他們,或者是因為他們無法得到戶口,只有擁有了戶口,他們的子女才能在城市里上學。
中國的官員早就認識到需要對戶口制度進行根本性的改革。最近發(fā)生的變化尤其敦促小型城市向外來務工人員開放居住權。但是,他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令接近3億農民工中的約三分之一的身份合法化。與此同時,最大的城市——大多數(shù)就業(yè)機會的所在——仍在繼續(xù)限制農民工獲得公共服務和在當?shù)貙W校就學的機會。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