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 王亞男 制圖
發(fā)帖人:我不信 更不服
眾家長:憤怒 反駁
專家:這是一種嫉妒
起因是這位家長自己上樹人3+3班的孩子沒考上南師附中2+1班,而“差學!眳s有學生考上了;氣憤之余,這位家長懷疑別人有“門路”
最近,南京西祠胡同上,有一條爭論帖非常引人注目。一位來自樹人3+3班學生的家長,自家孩子在考南師附中2+1班時落選,而另一位來自50中的孩子卻通過筆試、面試考上了。這位家長懷疑這位來自“差學校”的學生有門路,他說:我不信,更不服!這一帖子引來眾位家長的大討論,成為近些天來西祠最熱的帖子,大家都對這位家長提出批評。揚子晚報記者連線了南京教育方面的專家,專家說這是一種嫉妒心理。記者還了解到,50中這位考上南師附中2+1班的學生確實非常優(yōu)秀, 學校老師說他考上2+1班一點不意外。
先看看這位家長怎么說
50中的學生竟能考上南師附中的2+1班?我不信,更不服——網(wǎng)友tiger008008
“聽孩子說,數(shù)學,物理題很難,有相當一部分題是競賽題。孩子考得不太好,落選了。可沒想到一個來自三流,差學校50中的孩子竟然能通過筆試,面試,最后考上了。大家知道參加考試的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簽了一類約的牛娃,難道樹人3+3班,實驗班,玄外,29中,科利華這些名校的牛娃考不過這個來自三流差學校50中的學生?我不信,更不服!這個學生肯定有門路!”
在南京的西祠胡同上,這條網(wǎng)帖在發(fā)出后,已經(jīng)有近1.5萬的點擊量。
記者發(fā)現(xiàn),這位名叫tiger008008的網(wǎng)友是臨時注冊了賬號前來發(fā)帖的,他在回帖中說,從小學開始忙競賽直到現(xiàn)在,犧牲了孩子和家長多少寶貴的時間,可是現(xiàn)在考試高考競賽保送已取消,交大班又沒考上,只能硬考了,白忙了,欲哭無淚!
再看看網(wǎng)友們的反應
有憤怒有鄙視,幾乎是集體“圍攻”發(fā)帖人
這樣一條網(wǎng)帖在西祠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也瞬間引來了眾位網(wǎng)友的反駁。
網(wǎng)友lakeplus說,每個學校都有好學生,如此看不起人,貶低一個學校太過分了,盡管有些學,F(xiàn)在很好,但是換個地方,沒了好生源,還真不好說。非名校的學生就考不上名校?網(wǎng)友表示很憤怒,稱:“為何不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卻在網(wǎng)上吐槽敗壞人家學校的名聲呢?”
這個帖子在網(wǎng)上存在已經(jīng)二十多天了,但是至今仍然非常火熱。ailleentang說,我身邊也有朋友的孩子初中就是50中畢業(yè)的,他考上南師附中高中,三年后考上北大,現(xiàn)在是北大的碩博連讀生,即將博士畢業(yè)。記得當年他中考前對家長說的一句話是,“只要南師附中招生,我就能考上。”和大家一起共勉吧!
盼子長大說,樓主真是井底之蛙,孤陋寡聞,五十中在南京教育圈一直是有底氣的,06年的中考狀元就出自這里。你看有這么多的學生為母校打抱不平,就知道這個學校的凝聚力有多大。請你不要小視五十中的家長、老師、學生。
事情真相是這樣的
發(fā)帖人眼中那位有門路的“差校”學生 老師和同學們說他考上名校2+1班一點不意外
那么,50中這位考上南師附中2+1班的同學,是否真的有門路呢?網(wǎng)友表示,真有門路的話,豈不在小升初時就直接去了樹人國際?
在網(wǎng)友的回帖中,記者看到了一位媽媽的留言:理解樓主的心情,可你沒見到這個孩子就不能隨便評價他,我兒子面試完見到我就一路夸贊這個50中的孩子。說等面試時,幾個孩子聊天,他的知識面非常廣。說游戲他是高手,說最新手機的款和功能,他說的頭頭是道?戳死蠋煼旁谧郎系姆謹(shù)冊,他的筆試分數(shù)很高,排在前8名。第二天我們一到附中就見到了這個50中的孩子,他主動迎上來跟我和兒子打招呼,很有禮貌,很沉穩(wěn)的一個帥小伙。
記者聯(lián)系到了50中今年畢業(yè)班的班主任,得知這位已經(jīng)被附中2+1班錄取的同學名叫韋一昌。三年以來他都擔任班長,他的班主任李霞對記者說:“他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人,各方面素質(zhì)都很優(yōu)秀,三年來,考過幾次年級第一名,并且,他的外語水平一直是他的優(yōu)勢!崩钕颊f,韋一昌在小學時就參加過央視九套舉辦的希望小學英語風采大賽,獲得一等獎,同時前不久在全國的英語比賽中也獲得了一等獎。英語是他的強項,而去附中,除了學習,他還有著英語方面的優(yōu)勢。
50中另外一個畢業(yè)班的班主任顧立峰說,每年,50中能考到南京四大名校的有150多人,其中去附中的也不在少數(shù),韋一昌能進入2+1班,我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他成熟穩(wěn)重,有明確目標,當年小升初他本來想去南外的,但是搖號沒有搖上。今年中考狀元是720分,而韋一昌的成績也在700分以上!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