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臺灣指考第2天考試,2位考生在孔子像旁做最后沖刺。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指考第二天,悶熱的天氣讓人昏昏欲睡,一名考生在荷花池邊忍不住打起哈欠,但手中仍拿著書不放。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wǎng)7月3日消息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今年指考(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惑》難度頗高,不少考生滿腦疑惑不知如何下筆。
報道稱,作文引導提出孔子四十而不惑是大智能。有考生皺著眉頭,坦言自己想破頭就是無法“解惑”;還有人說,一拿到試卷看到作文題目就傻眼,加上作答時間不夠?qū)懫饋韺嵲凇昂懿豁槨薄?/P>
看到題目就傻眼 想破頭難解惑
臺北市和平高中黃姓學生說,她敘述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許多疑惑,但這些疑惑能促使自己思考,找到正確的方向。
臺灣建中一名陳姓同學笑說,“題目是《惑》,我也感到很疑惑!彼碴U述人生路上的種種疑惑,并以自己為例,讀書讀累了會開始懷疑自己“為誰而讀?”。有考生直言:“為什么要念書?”是現(xiàn)在最大的疑惑。
臺灣師大附中黃昱從孔子四十而不惑寫起,孔子身處戰(zhàn)亂時代,溫飽不易欲望不高,因此難以被誘惑;現(xiàn)代人物質(zhì)富裕溫飽不成問題,欲望反較多。人若有惑,表示還知求善,在物慾充斥的環(huán)境還是有救的。
新竹高中李同學以新竹飆車族橫行傷人為例,認為在充滿疑“惑”的人生道路上,若不想做一名“蠱惑仔”沉淪墮落,就應及早規(guī)劃人生方向,逐步實現(xiàn)。
疑惑、誘惑、困惑?猜不透難掌握
新竹高中陳渭中、林彥佑同學說,人生充滿困惑,自己要勇敢面對,不能老是依靠父母或師長解決。
臺南家齊女中黃同學引用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師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直接破題,闡述在求學過程可能隨時出現(xiàn)疑惑,必須克服。
臺南女中溫郁萱認為其實蠻好發(fā)揮,她從迷惑著手,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寫出考生在升學與未來的迷惑、彷徨中,如何“解惑”的心路歷程。
高雄楠梓高中林婷薇表示,她看不懂題目要表達的意思。此外也有考生探討生老病死的困惑,還有人以拒絕毒品“誘惑”為主題,也有人整合迷惑、誘惑、解惑、不惑等層次來鋪陳。(羅煜明)
[ 責任編輯:羅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