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6月1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根據島內零售業(yè)統(tǒng)計發(fā)現,臺灣常用日用食品、用品價格年漲幅約20%至30%。因此,單身“外食族”每月基本開銷要多出2000余元(新臺幣,下同),家計 4口月增5000余元。
島內零售店研究近1年民生物價的波動發(fā)現,米價漲幅在10%到15%、罐頭漲幅是10%到15%、餅類干貨漲幅是15%到20%、飲料中的乳制品漲幅是15%到20%、衛(wèi)生紙漲幅是10%到20%、面條及泡面漲幅都約20%、一般的奶粉約漲20%到30%、食用油價格增加逾1倍。 上述這幾大類商品,正是民眾天天用、感受最直接的物價商品。
臺灣“中央社”記者實地訪問一名“上班族”月開銷情況,A小姐表示,一個人住在臺北市每月僅日用食品及用品、加上房租,2007年每個月約新臺幣1萬到1.2萬元,今年已漲到1.5萬元。
臺灣記者還訪問了4口一家的陳小姐,她說,家中兩個小學的孩子,雙薪家庭;不含房租的每個月基本食、用品開銷,亦不含娛樂,月開銷從去年2.5萬元增到今年3萬元。
島內零售業(yè)發(fā)現,很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都有因應之道,每逢物價漲前促銷都會搶購一空。還有人將日用品如衛(wèi)生紙多數更換品牌,讓開銷與去年原用品牌同價。(季水)
[ 責任編輯:李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