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點餐”可推行 但不能成為“必點菜”
據(jù)人民日報消息,眼下,很多餐廳都推出了“無接觸服務”,掃一掃二維碼即可完成排隊、點餐、結(jié)賬等多項服務,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節(jié)省了人工營運成本,提升了營運效率。然而,有些商家因此取消了人工點餐服務,這讓一部分消費者感到煩惱。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機的老年人在面對掃碼點餐時犯了難,還有些消費者不愿意使用掃碼點餐,擔心個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問題。
掃碼點餐應是可選項,而不應該成為唯一選項,應當由消費者決定是否掃碼點餐,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
“掃碼—關(guān)注商家公眾號—同意第三方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點餐”,似乎已經(jīng)成為去餐廳吃飯的“四步曲”。有些商家甚至要求消費者必須先注冊會員,獲取消費者的姓名、出生年月、位置等信息后才能點單。如此操作下來,用戶信息被餐館了解得一清二楚,更有甚者,選擇不分時段推送廣告,令消費者不勝其擾。
中國青年報曾就掃碼就餐問題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72.9%的受訪者擔心掃碼時被要求授權(quán)獲取個人身份、地理位置等,會泄露個人信息;53.7%的受訪者擔心掃碼跳轉(zhuǎn)后會存在帶有病毒的鏈接;51.7%的受訪者擔心靜態(tài)條碼被不法分子調(diào)包;35.6%的受訪者擔心罰單等收款二維碼被偽造;31.4%的受訪者擔心二維碼被嵌入木馬,掃碼后被盜刷賬戶資金。
本應是方便消費者的事情,卻帶來了個人隱私泄露的擔憂和公眾號消息推送的煩惱。如果只是為了便捷消費者就餐,為什么不能掃完碼直接進入頁面點餐呢?消費者就餐沒有掃碼注冊的義務,更不應該成為流量收割的對象,如此“掃碼點餐”商家如何能讓消費者安心?
相比年輕人的困擾,我國還有部分老年群體不會用智能手機、不會用電子支付,如果只能掃碼點餐,容易讓老年人面臨外出“吃飯難”的困境,F(xiàn)金支付、菜單點菜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權(quán)利,老年人不應該被數(shù)字化時代遺忘和拋棄,科技需要進步,但是老年人同樣需要人文關(guān)懷。智能化管理要適應老年人,應不斷優(yōu)化傳統(tǒng)服務方式,做到行穩(wěn)致遠,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而非“一刀切”,將其阻攔在一碼之外。
誠然,在傳統(tǒng)菜單點餐的基礎上增加掃碼點餐的方式,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多了一種方便的選擇,能夠節(jié)約雙方的溝通成本。但是,需要關(guān)注公眾號并注冊會員才能點餐的要求并不合理,強制性獲取用戶信息對于餐廳來說更不應是必須流程,其目的性有待考量。商家應該在保留傳統(tǒng)人工點餐服務的基礎上,優(yōu)化掃碼點餐流程,讓消費者吃得放心也安心。
商家應尊重消費者的選擇,考慮群體的多樣性,餐飲行業(yè)尋求降本增效不應該以犧牲消費者體驗為前提,人情味與美味,不該是擺在消費者面前的單選題。所以“掃碼點餐”不該是唯一的選擇,可以推行但不能成為外出就餐的“必點菜”。(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