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你守護他們,我們守護你!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中,不僅需要醫(yī)護人員在一線奔忙,還需要大量后援力量的支持。社區(qū)居民需要幫助、一線醫(yī)護人員需要服務。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有很多年輕人組織起來,做好自身防護,走出家門,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當中,用各種方式幫助別人,用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
90后川妹子王利兩年前來到武漢工作。疫情發(fā)生之后,王利沒有回家,她留了下來,報名成為了武漢滴滴社區(qū)保障車隊的志愿者,負責運送物資和接送社區(qū)里的慢性病病人。吳奶奶今年73歲,患有腎衰竭,每周要去湖北省人民醫(yī)院做三次透析。雖然做透析的地方和發(fā)熱門診是分開的,但每次王利想送吳奶奶進去,都被她拒絕了。
從1月26日開始,除經許可的車輛外,武漢中心城區(qū)機動車禁止通行。為了解決市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武漢全市緊急征集出租車和網約車分配給中心城區(qū),由社區(qū)居委會統(tǒng)一調度使用,這其中就有滴滴的社區(qū)保障車隊。王利是最早報名的一百多位志愿者之一。
王利是四川綿竹人,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時,剛搬到學校新校區(qū)的王利逃過一劫,但老校區(qū)全部垮塌。說起當時的經歷,她似乎歷歷在目。
王利說,地震時她得到了來自各地志愿者的幫助,現在自己有能力了,也應該幫助其他人。
王利今天又要去醫(yī)院接做完透析的吳奶奶。因為下著雪,王利怕吳奶奶找不到自己,于是決定下車等著。
王利說,現在他們車隊志愿者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從最開始的100余人到現在的1500多人,除了服務社區(qū)居民,還服務于一線醫(yī)護人員。
這些天在武漢街頭,除了運送病人、醫(yī)護人員和運輸物資的車,在武漢光谷,還有一輛特殊的車在穿行,他們給醫(yī)護人員送去的就是網友口中的“最暖云咖啡”。
這家位于武漢光谷的咖啡店主打15元的平價咖啡,在武漢有七家分店,光谷店臨近湖北省中醫(yī)院,很多醫(yī)生都是咖啡愛好者。90后女生田亞珍是咖啡店的老板。
1月24日,田亞珍在工作群發(fā)了一條微信,說要返回光谷店給醫(yī)護人員送咖啡,愿意來的小伙伴報名。微信發(fā)出后,7名武漢本地員工全部報名,就連在成都旅游的同事小豪也表示要立馬飛回來。但小豪的返程也是一波三折,先是航班取消,后來到武漢的高鐵也取消,最終他買了到潛江的高鐵,輾轉趕回了武漢。
在咖啡店留下的7位員工中,有一位叫希納·卡利米的伊朗人。1月26日,希納接到大使館的消息,告訴他伊朗要派飛機接他們回國。對大部分人來說,離開武漢是最好的選擇,店里伙伴也一致勸他回去,但是希納拒絕了。
七個人兩班倒,每天500杯咖啡,平時咖啡師打奶的最佳溫度是60度,因為擔心咖啡變冷,他們調高到了80度,就是為了讓一線醫(yī)護人員喝到一杯熱騰騰的手工現磨咖啡。
如果沒有客流和收入,咖啡店的現金流只夠支撐兩個月。2月9日,就在他們給醫(yī)護人員送咖啡的第15天,一篇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的文章,將這家低調的咖啡店帶到了公眾面前,文章迅速被轉載,閱讀量很快就突破了十萬。眾多網友對他們表示了支持,還有外地網友通過快遞給他們送來了鮮花。
更讓他們意外的是,網友自發(fā)發(fā)起了一場線上買單的捐贈,希望通過網絡下單請醫(yī)護人員喝咖啡,武漢“最暖云咖啡”就這樣誕生了。從2月10日收到第一筆網友捐款到16日,他們累計收到全國各地的網友訂單17000多筆,善款超過了200萬。在這個冬日,咖啡店的善舉溫暖了武漢的醫(yī)護人員,當他們的事跡被報道后,網友的善舉又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和繼續(xù)前行的力量。
“剛云買單了這個暖心的咖啡店,確實,咖啡不是生存必需品,但此刻送進醫(yī)院的一杯熱咖啡,暖熱的不僅是醫(yī)護人員的胃,更是他們極疲憊的心!薄暗谝淮尾僮鳟惖卦瀑I單,第一次請素昧平生的人們喝咖啡,第一次為所有參與云買單接力的朋友點贊,感受了一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接力!薄澳銈冞@一舉動不僅給醫(yī)護人員帶來暖暖的愛心與信心,更讓全國人民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確幸!
亞珍告訴記者,他們會把每天收到的善款進行公示,在此期間除了購買公益咖啡的原材料成本外,所有剩余善款他們會全部捐贈給奮戰(zhàn)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并附上所有網友的名單。
咖啡不是生存必需品,但此刻送到我們的醫(yī)護人員手上,卻是一杯杯滿滿的能量,我想我們的醫(yī)護人員也一定能從這一杯杯武漢拿鐵里,喝出“加油”的味道。在抗擊疫情的前線,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志愿者正利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用各種方式為抗擊疫情作貢獻。他們做的都是些小事,但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這些小事卻飽含著一位公民的勇敢和擔當,也傳遞著一個普通人的感恩和善良。人字的結構是互相支撐,即便在疫情中我們需要保持距離,我們的心和心卻前所未有地緊緊相連。抗擊疫情,我們有共同的責任,期盼春天,我們有共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