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銀元和一塊“借據(jù)”
“紅軍為我們藏區(qū)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紅軍打土豪分給我們糧食,是我們的大救星”……沿著紅軍長征在四川的足跡一路采訪,那些未曾遠去的歷史,在口口相傳中早已成為當?shù)厝罕姷墓餐洃洝?/p>
紅軍長征經(jīng)過的川南、川西北地區(qū),大多數(shù)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在這里,不僅留下了劉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頭人小葉丹彝海結盟的民族團結佳話,也有羌族土司安登榜放棄土司身份和家業(yè)參加紅軍、在長征路上英勇捐軀的動人傳奇,還有阿壩地區(qū)百姓以糧食、各類牲畜支援紅軍的無私幫助。這些民族團結的光輝歷史,是紅軍與各民族群眾心連心、共命運的真實寫照,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四川各族人民對紅軍長征、對中國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正是無數(shù)藏、羌等族群眾在生活困難、糧食緊缺的情況下節(jié)衣縮食,為紅軍籌集了大量糧食、牲畜,幫助紅軍度過最為艱難的時刻。也正是5000多阿壩人民加入紅軍,數(shù)百名少數(shù)民族群眾自愿當向導、做翻譯,讓紅軍在雪山草地中走出了通往革命勝利的道路。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可以說,長征的勝利,不僅僅是工農紅軍的勝利,也是各民族同胞緊密團結、肝膽相照的勝利。
客觀來說,歷史形成的民族隔閡在這一地區(qū)曾一度存在。敵人曾經(jīng)幻想,紅軍即便不被“江河阻隔、地形險要、給養(yǎng)困難的絕地”困死、餓死,也會成為民族矛盾的犧牲品。然而紅軍之所以能夠得到各族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根源在于這支隊伍一以貫之地踐行民族平等、團結的政策。無論是以紅軍總司令名義發(fā)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強調“一切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還是卓克基會議上通過的《告康藏西番民眾書》,詮釋了共產(chǎn)黨“解放各被壓迫民族”的主張,黨和紅軍的民族政策歷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不斷走向成熟,與反動軍閥實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有著天壤之別。
紅軍得到各族群眾的衷心擁護,還在于他們的優(yōu)良作風。當年紅軍翻越夾金山后,駐扎在小金縣日隆關一帶,不僅幫助當?shù)夭刈逋尾,臨走還悄悄給其中一戶人家留下了一塊銀元。感念紅軍恩情的藏民將這塊銀元制作成五角星頂盤,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紅軍過草地時糧食短缺,被迫收割了草原上的青稞,由于找不到主人,便在地里插上木質的“割麥證”,承諾可憑此借據(jù)向任何紅軍部隊或蘇維埃政府兌換。一塊銀元凝聚著紅軍對藏族同胞的深厚情誼,一塊“借據(jù)”體現(xiàn)著這支部隊嚴明的紀律。正是在一言一行中踐行為人民謀利益的革命宗旨,也讓各族群眾看到“紅軍是咱們的親兄弟”,贏得了民心。
當年插在青稞地里的“割麥證”,在革命勝利后被當?shù)卣畠冬F(xiàn)。共產(chǎn)黨人奉行的民族平等、團結的政策,始終不變;為了各族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初心,始終如一。如今,行走在川西北地區(qū),修葺嶄新的房屋隨處可見,致富奔小康的少數(shù)民族群眾洋溢著笑容。今天的幸福生活,又何嘗不是共產(chǎn)黨人對各族群眾承諾的兌現(xiàn)?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