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雜志和清華大學媒介調查研究室昨日聯合發(fā)布“2011-2012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顯示,收入依然是最影響公眾幸福感的因素,健康和婚姻位居其次,“提高工資水平”成為提升公眾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
中國幸福小康指數的評價主要涉及到身心狀況滿意度、家庭生活滿意度、社會關系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等5個方面,
調查顯示,60.6%的受訪者感覺自己“幸福”,相較于去年高出了0.4個百分點。與此相關聯的是,只有13.3%的受訪者認為今年“不如去年幸福”。提高工資水平、提高養(yǎng)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顯示為提升公眾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而《小康》調查顯示,居民對社會治安狀況、交通條件等方面滿意度總體評價值越高的地區(qū),幸福感指數往往越高,反之亦然,這說明幸福指數與民生工程緊密相關。
據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日前發(fā)布的2011年《中國薪酬發(fā)展報告》顯示,部分行業(yè)工資上漲過快,除企業(yè)高管與農民工工資收入差距最大達4553倍外,企業(yè)內部近5年來高管工資增幅明顯超過普通職工工資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縮小而是明顯放大,造成社會收入分配不公。而全國總工會在2010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兩成職工5年間從未漲過工資。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張西超分析,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人類處在溫飽水平,錢的多少對于幸福感的影響并不大,”,國外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一個百萬富翁的幸福指數可能會比一個窮人稍微高出一點點,但是不會太高,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收入并非影響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捌渲惺杖、資源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加劇是導致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北本┐髮W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認為,提高幸福感的首要前提就是解決收入和分配的不公平!翱茖W發(fā)展觀下的社會發(fā)展不再僅僅關注經濟的增長,而是切實回歸以人為本的層面,關注民生問題,關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嚴這樣的心理感受已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衡量指標!
此外,連續(xù)兩年的調查顯示六成居民認為自己幸福,據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公布的全球幸福感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有17個國家超過半數的民眾覺得幸福,其中丹麥人民的幸福感最高,74%的民眾覺得幸福;在中國,認為自己幸福的占18%,低于阿聯酋、阿曼、韓國、泰國、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