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旺報報道,“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一直鼓勵我們買茶葉”、“臺灣不出產(chǎn)鉆石,卻帶我們參觀鉆石工廠”。臺灣開放陸客觀光以來,市場殺價競爭,已趨近“零團費”,旅行業(yè)者增加購物行程,令陸客抱怨連連,“臺灣游”成了“購物游”。
赴臺8天環(huán)島一路“坑”到底。福建有個記者曾經(jīng)駐臺,他父母參加旅行團到臺灣一游,“從第1天買到第7天”,鉆石、茶葉、大理石、鳳梨酥還有各式伴手禮,甚至有他不曾聽過的香煙品牌。這名記者面對父母扛回去的兩大箱臺灣紀念品,價格奇貴,忍不住要詢問臺灣的媒體工作者“你們政府為什么不管一管?”
2011年4月,大陸有個部級單位參訪團抵達阿里山,下山后接受嘉義縣某民間社團的邀宴,席間,地方人士咨詢賓客對阿里山美景的看法。大陸一名副部長大贊阿里山茶葉品質(zhì)精美,“1斤才3萬臺幣,真便宜”,買了6斤。
嘉義這社團理事長當場臉就沉下來,轉(zhuǎn)頭瞪著導游,那導游渾作不知,并不理會。嘉義人都知道,除非是比賽得獎茶葉,否則不會有1斤3萬元的行情。
導游坑客悖離市價
臺灣交通部觀光局針對陸客觀光的購物抽傭,有明文規(guī)定只能退傭30%,但這形同虛文。有參股「陸客休息站」的朋友透露,“沒有退傭50%以上,不要想跟旅行社做生意”,客源掌握在旅行社手上,誰給的錢多,客人就帶到那邊去。其實有些休息站已經(jīng)退傭60%,甚至再補一頓中餐。
羊毛是一定出在羊身上的,休息站給的退傭高,所販售商品的價格一定悖離市價。所以,當旅行社帶團到花蓮,所住飯店周邊不能有大理石紀念品店,到了嘉義,飯店旁邊不能有茶葉店,以免被拆穿。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