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名反服貿民眾3月23日深夜闖入行政院院本部大樓,隨后集結在行政院四周席地而坐與警方對峙。民進黨前黨主席蔡英文(前左起)、前“行政院長”游錫堃、黨主席蘇貞昌、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臺聯黨主席黃昆輝到“行政院”靜坐。(圖片來源 臺灣“中時電子報”)
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學生,終在4月10日下午6時正式撤出已經占領了24天的“立法院”議場。這場學運對國民黨、對民進黨、對臺灣社會的影響遠沒有結束。有評論認為,“太陽花學運”確實嚴重的沖擊了國民黨,但國民黨的失,并不等于民進黨的成。港臺媒體近日刊文分析太陽花學運可能對民進黨造成的諸多影響。
淪為“麻煩制造者”
民進黨在這次事件中的角色和表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并指責民進黨“借兩岸協議監(jiān)督之名,拋出所謂臺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企圖瞞天過海,將一邊一國塞入其中,再次暴露其臺獨本質。國臺辦發(fā)言人指出,這種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圖謀,“不得人心”且注定失敗。【詳細】
同時,美國并不為民進黨的反服貿行為背書。美在臺協會理事卜道維明確指出民進黨應對當前臺灣的局勢負主要責任,表示在美國妨礙議事的舉動不會被允許,“我們不會視民進黨的阻撓策略為具有正當性的民主行動”。 【詳細】
原本在民進黨內有識之士提出凍結“臺獨”黨綱之說后,民共之間所營造出比較寬松、友善的氛圍,可說是在“太陽花學運”爆發(fā)后瞬間倒退回了陳水扁后期的緊張局面,民進黨大有重新淪為“麻煩制造者”境地的危險。這是“太陽花學運”落幕后,民進黨面臨的第一重危機。【詳細】
與學運主流勢力的競合關系
學生占領議場后,民進黨內人士笑稱,民進黨公職這段時間只能當“看門的”,連走進議場的機會都沒有,這種喪失在野黨監(jiān)督角色的情況,令人既憂慮又心酸。這股不滿民進黨毫無作為的檢討,近日又再度噴發(fā)。
“太陽花學運”主導力量所展現的動員能量、議題主導能力以及傳播的技術,可以說已完全奪去了民進黨的舞臺與光芒,民進黨徹底成為政治舞臺上的配角。接下來,“太陽花學運”的主導力量一定會和民進黨之間產生微妙復雜的競合關系,一方面在兩岸問題的立場上牽制民進黨的轉型,一方面在議題上影響民進黨的主導權,再一方面則會和民進黨爭奪支持群眾。這股力量和過去的傳統“獨派”力量的最大差別,就在于其論述、宣傳與成員的年輕化、活潑化,對民進黨的沖擊顯然遠大于傳統“獨派”。【詳細】
因此,學運將刺激民進黨進行體質改造,在重大議題上做出更強而有力的訴求,如果,民進黨持續(xù)無法領導議題,恐怕會再淪為被人牽著鼻子走的窘境。甚至新政黨多多少少也可能影響到不分區(qū)席次。 【詳細】
民進黨“最后一哩路”可能變更長
民進黨的“兩岸協議監(jiān)督條例”版本暗藏“兩國論”,“獨派”大佬史明的一句話:“現在是路線斗爭,而非服貿協議過與否”,都呈現出太陽花學運是“獨派”利用反服貿議題的全面反撲,意在逼使民進黨重返“臺獨”路線。臺灣《旺報》今日發(fā)表社評指出,有人認為,太陽花學運代表臺灣社會主流價值的改變,民進黨的最后一哩路問題已化解于無形,這可能是一種昧于現實的判斷。事實上,如果民進黨做出錯誤的判斷,2016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最后一哩路可能變成10哩路,甚至更長。【詳細】
近年兩岸關系大幅改善,兩岸經貿往來日益緊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但民進黨卻不思進取,其僵化保守的兩岸路線依舊躊躇不前,如今更借著部分人對兩岸服貿的疑慮大作文章,挑撥兩岸關系。臺灣時局陷入膠著,雖然可能挫損馬當局的聲勢,但如果民進黨認為民眾會因此轉而支持自己,恐怕是癡心妄想。有不少反服貿人士也流露出對民進黨的失望,認為他們“只會破壞不懂建設”。看來,民進黨想借反服貿運動撈取政治資本的“美夢”要泡湯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