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安林:臺灣縣市長選舉為何重要
嚴安林今日在華廣網(wǎng)刊登題為“臺灣縣市長選舉為何重要”一文,全文內(nèi)容如下:
日前,臺灣12月5日即將投票舉行的縣市長選舉已經(jīng)正式啟動,各黨派候選人均已正式登記。本來,這次選舉只是一次地方選舉,尤其是在臺北縣、高雄縣、臺中縣市及臺南縣市因合并升格而延期到明年年底選舉之后,原先23個縣市只有17個需要在今年年底改選,其意義遠沒有過去的縣市長選舉那么重要。但由于國民黨與民進黨各自內(nèi)部的權力分配問題而使此次選舉變得重要起來,兩大黨均對縣市長選舉及其結果充滿“輸不得”的壓力,對勝選則是充滿期待與希望,國民黨甚至動用黨紀連續(xù)開除了違紀參選的8位黨員,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這些因素使縣市長選舉具有象征與指標雙重意義。
一、縣市長選舉是馬英九就任國民黨主席后的“期中考”
對馬英九而言,在“執(zhí)政”一年半后,尤其是在正式接任國民黨主席、全面接掌國民黨選舉機器后,縣市長選舉的勝敗就顯得十分重要,甚至有媒體將縣市長選舉視作馬英九上臺一年半來的“期中考”。因此,選舉結果不僅被看作是馬英九帶領國民黨繼續(xù)向前走的資本,而且被看作是行政部門“執(zhí)政”一年半政績是否為臺灣民眾所肯定的指標,從而有“輸不得”、“不能輸”的壓力。
二、縣市長選舉是蔡英文的民進黨主席“職務保衛(wèi)戰(zhàn)”
對民進黨而言,縣市長選舉的勝敗已經(jīng)關系到黨主席蔡英文領導地位能否鞏固的問題。失去政權后的民進黨,由于四方面因素的拖累而欲振乏力:一是陳水扁舞弊案的拖累,全黨形象無法提升,二是黨內(nèi)派系圍繞權力的紛爭,三是黨內(nèi)各方對是否需要對失去政權的原因進行反省與檢討的分歧,四是關于“臺獨”等兩岸政策是否需要進行調(diào)整的搖擺不明。在此情況下,民進黨的發(fā)展前景堪憂。17個縣市中,民進黨所能夠爭取的縣市大約只有四分之一左右,這也就是為何連民進黨中央都只是提出了“坐三、爭四、望五”的選舉目標。對黨主席蔡英文而言,如果保住了3個縣市,就可以算是沒有輸了。超過3個當然算是贏了,而如果不足3個縣市,則蔡英文就面臨需要為此負責,甚至被迫辭去黨主席職務的問題,更不用再對明年5月的黨主席選舉有什么繼續(xù)參選的想法了。這也就是為何蔡英文與民進黨中央對縣市長選舉不得不給予重視的緣由,甚至提出由此次縣市長選舉開始,繼續(xù)推動民進黨奪取政權的“地方包圍中央”的執(zhí)政路線圖。
三、縣市長選舉具有藍綠實力走向的指標意義
縣市長選舉的指標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基層實力變化趨勢。縣市長選舉的席次與兩大黨在各縣市議員的席次,這兩方面的席次會被視作兩黨是繼續(xù)維持原先國民黨超強與領先地位還是由此開始民進黨谷底翻身、國民黨由強轉弱的指標,特別是民進黨在失去政權一年半后,正是尤其需要通過選舉證明其實力依然存在,沒有被瓦解;二是國民黨與民進黨自身的信心問題。誰贏了選舉,誰的信心就會提振,尤其是民進黨在其自身改革不夠、政策不明、陳水扁舞弊案拖累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在縣市長選舉中蒙混過關甚至有所斬獲,則不僅有利于蔡英文在民進黨與泛綠陣營的領導地位的鞏固,而且對民進黨全黨的信心的提振會有相當大的“強心劑”作用。
“朝野”兩大黨均對縣市長選舉抱持“只能贏、不能輸”的信念與勇氣,年底縣市長選舉的好戲當然也就值得媒體與社會大眾給予關注了。▏腊擦,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所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本文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