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臺灣長大,對于一些臺灣食物的怪名稱,就不會覺得什么異樣。但是,到了大陸生活之后,再回頭來看,發(fā)現(xiàn)臺灣的食物名稱還真是有意思。
例如臺灣最有名的小吃,魯肉飯。這名字到底怎么來的呢?什么是魯肉?
事實上是這樣的:魯肉其實原來是“鹵肉飯”,和山東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是臺灣人寫錯了而己。鹵肉是一種做法,新鮮五花肉洗干凈,擦干水分,切成小;然后中火燒熱后放入姜碎蒜碎爆香,再將五花肉丁放入鍋中,慢慢煸炒。接著鍋中加入醬油,八角,酒,冰糖,五香粉,胡椒粉,油蔥酥和適量溫水,作成五花肉丁汁,最后一起倒入砂鍋中慢慢鹵,2小時后,一鍋肉味飄香的鹵肉汁就做好了。
雖然魯肉和山東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但是臺灣的冬粉倒是和山東有關(guān)系。冬粉就是以綠豆粉做成的細條,在大陸稱之粉絲或細粉,而臺灣的閩南語、客語則稱之冬粉。
很多人以為冬粉與冬天有關(guān),但其實冬粉原來的名稱是東粉,也就是“山東粉”的簡稱。山東盛產(chǎn)粉絲,到了1914年建立龍口港,粉絲從此透過海運銷售海外,這是有名的“龍口粉絲”的由來。
講到冬粉,就不能不提冬菜,冬菜以白菜、蒜頭鹽漬曬干而成,在臺灣是常見調(diào)味用的腌菜,例如著名的冬菜鴨。冬菜也和山東有關(guān)。原來,山東盛產(chǎn)白菜,也用來做冬菜。山東省日照市特產(chǎn)的冬菜,因曾進貢北京給皇帝食用而稱之“京冬菜”,也寫作“京東菜”,這是“冬菜”、“東菜”通稱的例子。
還有一個臺灣菜和山東有關(guān)的例子,那就是“烤方”。臺灣的上海菜、江浙菜餐廳有一首很受歡迎的“烤方”,也就是把“東坡肉”切片、夾在面皮,做成像臺灣小吃“刈包”的料理,跟“烤”有什么關(guān)系?
答案是:“烤”也是一種誤讀,原來是“?(kào)”字才對,以前的人不會寫“?”,就用諧音的“烤”,以致引起誤解。“?”也是源自山東的料理方法,形容做飯的時候把讓食物充分吸收水分,除了“?方”,還有“?麩”、“蔥?鯽魚”、“蔥?排骨”等。由此可見,臺灣果然很多山東老兵啊,除了東粉、東菜,還有大饅頭大包子……
像電影《搭錯車》里,男主角就是一個賣山東大饅頭的老兵。在臺灣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以前),常常可以看到賣饅頭包子的,大部分都是山東老兵,操著濃濃的山東腔。當然,現(xiàn)在都沒有了。
而且很奇怪的是,臺灣雖然山東老兵多,但魯菜餐廳卻非常少,除了包子饅頭,就是在賣牛肉面。事實上,連大陸都很少魯菜餐廳,我聽說是因為魯菜都是很家常的,在館子里出現(xiàn)有點不給力。
就算如此,臺灣還是有一家有名的餐廳“永寶餐廳”在賣山東燒雞,老板嚴選3斤以下的肉雞,先以五香、八角等中藥浸泡,再以鹵炸等方式制作燒雞,待顧客點餐后再剁成塊,淋上特制的獨門醬汁,搭配大蒜、小黃瓜、香菜,耗工完成肉嫩多汁、酸甜開胃的山東燒雞。這道菜受到不少顧客熱愛,有人一吃30年。但是這道菜真的和山東有關(guān)嗎?山東的吃貨朋友去臺灣時不妨可以吃吃看。
【作者簡介】
到尾,70后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干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