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信息日報》報道,一群90后在江西高校里掀起了“兩會熱”,他們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次“90后議提案,你我看兩會”的活動,通過搭起臺子、發(fā)放問卷,進行政策解讀、有獎征集,這群90后旨在宣傳出這樣一種概念:“90后,是敢于擔當?shù)囊淮。”據了解,這個活動是由江西財經大學的新聞學子們自發(fā)舉辦的。
一直以來,社會上存在對90后的許多誤讀:“90后不關心兩會、不關心政治”。迷失的一代、自我為中心、無社會責任、垮掉的一代,面對這樣的喟嘆,一群學生敢于嘗試去扭轉這個偏見——事實上,通過90后解讀兩會的形式,在校大學生能了解最新國家動態(tài),參與討論,并挖掘智慧。而活動結果亦能佐證,90后,確是充滿激情、擁有強烈主人翁意識的一代。
事實上,很多大學生一樣為明天而寢食難安,為未來而舉棋不定,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關于教育、就業(yè)、醫(yī)療方面的政策,而現(xiàn)實是,很少有人主動向他們解讀,這就造成一種“假象”——90后被貼上自私自利、視野狹隘的標簽。但,如果學生能嘗試自主參與兩會、自主表達智慧,或許,是另外一番境地。
那90后怎么解讀兩會呢?新聞中展示了兩個亮點:一是網絡熱詞來解讀兩會,90后語言參與兩會;二來邀請專家,進行現(xiàn)場答疑解惑。這些點子非常聰明——有些說教太過專業(yè)和艱澀,擁有叛逆心理的90后很是反感,而網絡熱詞的90后式語言,則能吸引90后們主動參與兩會;而進行專家解讀,則更具有權威性,同時能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其實,無論搭建怎樣的平臺、進行怎樣的溝通,90后總是嘗試去抖掉不該屬于90后的“牛皮癬標簽”,包括90后的“兩會”。而事實上,在公共生活領域,90后的身影愈加頻繁——曾經,也有大學生階梯救人的壯舉;而每當遇到暴行,大學生們總能挺身而出;在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各種大災害面前,大學生們也總第一時間進入公眾視野,通過自發(fā)募捐、祈禱,甚至深入災區(qū),表達了自我的責任。
另一方面,在90后身上,我們也屢次看到各種“門”、各種極端言論的出現(xiàn),但并不能因此以偏概全,一代人的責任意識,在危難時刻才更加凸顯——哈羅德·羅森堡曾說:“一代人的標志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于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于荒野!倍涍^大風大浪的洗禮,我們終于也能脫口而出:“90后,是敢于擔當?shù)囊淮薄?/P>
是的,90后,敢于展現(xiàn)自己,也勇于承擔責任。而90后的責任感,則無時無刻不浸透在其骨髓里,當然,適逢兩會這樣的舉國盛事,90后們自然也會積極參與——他們不僅參與兩會,還積極發(fā)表意見,這對于政府來說,是一種進步;而對于整個民族來說,我們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國臺灣網網友:張希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