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18日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xié)議。中國每年將增加14部美國進口大片,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國片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將對國內電影市場提高質量、整合資源起到積極作用。
近年來,中國每年進口分賬大片20部,來自好萊塢的影片在15部以上,F(xiàn)在每年增加14部美國分賬大片,中國觀眾每年將在影院中看到30部美國大片。進口分賬大片與進口“批片”不同,時效性強,是集合了頂級投資、導演和演員的商業(yè)大片。新增名額以IMAX和3D電影為主,因為票價的原因,更是吸金的利器。以《阿凡達》的引入為標志性事件,IMAX和3D大片席卷中國:IMAX和3D銀幕劇增,創(chuàng)造的票房逐年上揚。2010年年度票房冠軍《阿凡達》在內地豪取13.8億元票房,比亞軍《唐山大地震》的票房多出7億元有余。2011年內地票房冠軍又是3D電影《變形金剛3》,其11億元的成績比跨年度的亞軍《金陵十三釵》高出將近5億元。每年的20部分賬大片創(chuàng)造約40%的內地電影票房,如今又得14名強援助陣,其市場份額還會大幅攀升。
對于美國制片商來說,出口數量和分成比例的提升,意味著他們能從高速增長的中國影市中分得更大蛋糕。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這意味著大飽眼福的機會更多。對于中國影院和發(fā)行商來說,這意味著銷售額和利潤的上升。對于中國電影制造商和創(chuàng)作者來說,這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和更嚴峻的挑戰(zhàn)。
過去幾年,三、四月份和暑期檔是好萊塢大片肆虐的季節(jié),而國慶檔和賀歲檔則主打華語片。其他檔期則是進口分賬大片、進口批片和華語片混戰(zhàn),進口片占上風的時候居多,F(xiàn)在一下子增加了這么多分賬大片,如果電影主管部門允許好萊塢大片均勻排布,其數量足以保證全年沒有空窗期,華語片不管哪個檔期上映,都會遇到美國大片強有力的競爭。以目前國產電影的實力,別說是中小成本制作,就是頂級大片也沒有勝算。在好萊塢的無敵視效面前,華語片還是太羸弱。
當然,美國大片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從題材選擇來說,既然都是在中國放,美國片能拍的,中國片也應該能拍。從版權保護來說,美國片商一定會督促有關部門加大反盜版力度,中國電影人也能跟著受益。從交流合作來說,雙方合資成立制片公司,中國人將有機會學習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影理念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好萊塢群“狼”壓境,中國電影如不想成為坐以待斃的“小綿羊”,那就得變成聰明機變的“喜羊羊”,或者跑得飛快的“藏羚羊”。原先靠吹牛皮、吃老本、堆明星、惡性營銷獲利的模式肯定不行了,放棄投機心理,老老實實苦練內功,抓好劇本創(chuàng)作、拍攝制作、市場營銷,才能在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壯大實力。
說起來,中國電影在進口片面前也非全無還手之力。近年影市排片密集,華語片即使碰不到分賬大片,也會碰到陣容稍弱、時效稍差的進口批片。批片是中小成本國產片的“殺手”,卻不是國產大片的對手。能夠成功地壓制批片,說明中國電影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國產片的成績甚至不止于此,去年11月出了一個黑馬片《失戀33天》,連挫同期的四部好萊塢分賬大片,其票房成功雖然不無僥幸之處,但拍本土化的、接地氣的、有智慧的、說人話的影片,就一定會受到觀眾的喜愛。
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好萊塢大兵壓境,對有些國家的電影產業(yè)是滅頂之災,對有些國家的電影市場則產生了“鲇魚效應”。希望中國電影能在外力刺激下,警醒振作,奮起直追,在與狼共舞中成長成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