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5日上午11時30分許抵達臺北桃園機場,4天3夜的臺灣行,首日即呈現出兩大看點:一是終于實現了1949年以來現任國臺辦主任的首度訪臺,二是當天下午登場的第二次“張王會”。
張志軍2013年3月17日開始擔任國臺辦主任,前國臺辦主任王毅曾說:“我擔任國臺辦主任58個月,本來應該去臺灣走走看看,但臺灣仍有些人有意見,我們就不做勉為其難的事,國臺辦主任訪臺的時機應已成熟,希望我的后任者能盡快前往臺灣訪問!比缃,王毅的期盼終成現實,以往國臺辦主任只能通過“二手傳播”了解臺灣情況的狀況也因張志軍的赴臺得到了歷史性的轉變。
履職國臺辦主任15個月來,張志軍積極與臺灣各界互動、傾聽海峽對岸心聲。大陸學者朱衛(wèi)東形容張志軍是“溫文爾雅的學者型領導”,最大特色就是非常重視調研工作,而這也是留給臺灣記者們的最深刻印象。臺灣《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記者、駐北京特派記者王銘義即撰文指出:張志軍“作風平實低調,堅持有調查、才有發(fā)言權”,為掌握臺企面臨的問題,他曾走訪京滬、江浙、閩粵臺企,當面與臺商溝通并聽取建議;為了解臺灣媒體駐點北京現況,探索兩岸媒體互設采訪機構議題,他甚至還親赴臺媒記者駐地探視,展現實事求是的調研風格。
有臺灣媒體以《讓張志軍看到“臺灣最美風景”》為題刊發(fā)社論,令筆者聯想到一本曾經在大陸很流行的書,名叫《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此次張志軍主任赴臺,一下飛機即在機場感受到了高喊“兩岸一家親、歡迎張志軍”的臺灣民眾的熱情;在隨后與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舉行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二次正式會面時,也有一個小細節(jié)引人注目,那就是臺方工作人員特地準備的刻有“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的陶瓷杯,這個禮物傳遞的亦是滿滿的貼心與善意。此次的臺灣行,張志軍會深入到島內社情民意的最基層,必然會見到“臺灣最美的風景”,大陸今后的對臺工作也必然會因此更加接地氣、得民心。
張志軍在第二次“張王會”致辭時表示,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能在半年內完成互訪,建立兩個部門間常態(tài)化聯系溝通機制,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兩岸關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向前邁進必然會觸及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就一定能克難前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取得新的進展,造福兩岸民眾。王郁琦在致辭時也回應了這層意思,他說,兩岸關系走過百轉千回,每一次小小的進展都得來不易,與張志軍從去年至今的三次互動,是雙方在秉持擱置爭議、共創(chuàng)雙贏的原則下獲得的成果,也是兩岸關系持續(xù)邁向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的最佳證明。他還表示,期待張志軍主任此次在接觸臺灣基層民眾時能傾聽他們的聲音,理解臺灣民眾的生活方式,更深刻認識到真實的臺灣。
當“溫文爾雅”遇見“最美臺灣”,會迸發(fā)出怎樣的火花?臺灣佛光山創(chuàng)辦人星云法師說,人來人往,走久了,路就走出來了,兩岸關系就是這樣走出來的,期許張志軍走出兩岸善緣。
當“溫文爾雅”遇見“最美臺灣”,便是掀開了兩岸關系發(fā)展史的又一個新篇章。(中國臺灣網評論員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