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學者:兩岸宗教交流不局限于信徒,心靈契合可弭除成見
中新社福建莆田4月19日電 (記者 楊喆)臺籍學者、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劉智豪19日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兩岸宗教文化不僅局限于信徒,而是已融入兩岸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之中,展現(xiàn)人們最真實、具體的情感,深化相關交流,可透過心靈契合弭除成見。
2021海峽兩岸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研討會當日在福建莆田舉行。劉智豪在會上發(fā)言指出,閩臺間文化同根同源,亦有著相近的宗教及民間信仰,成為兩岸聯(lián)結的重要紐帶。
他表示,面對近年來兩岸關系新形勢,兩岸民間交流應避免受島內民進黨當局泛政治化氣氛影響,建立更深入的互信機制,宗教文化交流或可成為關鍵突破點。如兩岸宗教團體互信處于一種較高水平,將有助于交流及合作。
劉智豪認為,兩岸在宗教交流中產(chǎn)生文化認同,可進一步讓兩岸民眾能通過彼此的信仰更加理解對方,不僅有助于“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關鍵點的突破,也可為兩岸未來更好的互動打下基礎。他建議,加強兩岸間更多元與細致化的地方宗教關系網(wǎng)絡,建立協(xié)同合作的宗教文化民間智庫,深化雙方宗教慈善救助交流機制。
他提醒,當前兩岸宗教交流須關注青年世代斷層問題。除組織活動促進兩岸青年互動外,更應該讓兩岸青年共同參與兩岸民間宗教文化祭典,如保生文化祭、東港王船祭、新埔義民爺祭等,讓他們在活動中增進情感,也間接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劉智豪接受記者采訪指出,近年來,閩臺原鄉(xiāng)信仰習俗交流頻繁,共同祭拜天地或崇拜相同神祇信仰的情況頗為常見,成為兩岸同鄉(xiāng)同族民眾的情感紐帶;顒油恢挥行磐絽⑴c,還能吸引大量非信徒,可見宗教文化已融入民眾日常生活之中,體現(xiàn)普通民眾最真實、最具體的情感,在增強民間互信、弭除分歧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為此,他建議,只要宗教元素有利于兩岸交流,皆可深化開展,并鼓勵兩岸民眾將宗教中的傳統(tǒng)中華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元素相結合,創(chuàng)造兩岸青年深度交流友善環(huán)境,增強彼此的文化認同和互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