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今日發(fā)表社評表示, 日本發(fā)生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巨災,引發(fā)核電廠輻射外泄危機。災區(qū)景象怵目驚心,令人浩嘆。最令人憂心的是,福島縣兩座核電廠受地震及海嘯襲擊所引發(fā)的核電災變愈演愈烈,輻射污染物質外泄是否會波及到臺灣和大陸,備受關切。而臺灣與大陸均有相當比例的核能發(fā)電,如何預防及因應類似的核安威脅,亦為當務之急。
文章摘編如下:
這次日本本州島宮城縣外海發(fā)生里氏規(guī)模9.0的強震,是史上第五大強震,也是日本歷來最大的地震,距離引發(fā)南海海嘯、發(fā)生在2004年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西海岸里氏規(guī)模9.1的史上第三大強震,相隔不到10年,可見全球氣候異常、地震、海嘯等天然災害頻率愈來愈高,強度愈來愈大,這也是同處地震帶的臺灣和大陸絕不能掉以輕心的原因;汲取這次日本強震引發(fā)連鎖災難的經驗,作好萬全的因應準備工作,才是正確應對之道。
現(xiàn)在大家最關心的是日本福島核電廠危機的后續(xù)發(fā)展。福島第一核電廠3天內因反應爐冷卻系統(tǒng)失靈,1號、3號及2號機組連環(huán)氫爆,面臨爐心熔毀危機,4號機組更傳出失火,核電廠周圍輻射量大幅升高,日本政府已要求20公里范圍內居民疏散區(qū),之外10公里范圍內居民留在室內。福島第二核電廠有3部機組亦處于警戒狀態(tài),未來變化令人憂慮。
核電廠反應爐爐心熔毀是核電事故中最嚴重的事態(tài),發(fā)生在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廠災變及1986年前蘇聯(lián)車諾比核災,都是爐心熔毀的前車之監(jiān)。三哩島核災雖發(fā)生爐心熔毀,但因有圍阻體等多重防護設計,輻射外泄情況相對輕微,并未對附近居民造成嚴重威脅。相較下,車諾比核電廠防災設施 遠不及西方電廠的嚴密設計,加上嚴重人為疏失,導致輻射物質大量外泄,釀成巨災。
日本是核電先進國家,核電廠防護設計規(guī)格都很高,即使反應爐爐心全都熔解,亦不致發(fā)生類似車諾比大量輻射外泄的災難。而且,日本在第一時間已向美國政府求援;美國亦派遣核安專家迅速馳援,企盼福島核電災變最后能獲得控制,傷害不致太大。
臺灣目前有3座核電廠在運轉,核四廠最快兩年內可以開始運轉;因為需要海水冷卻,4座電廠皆位于海邊,且鄰近可能發(fā)生地震的斷層地帶,因而核安問題更受到關切。雖然原能會及臺電都強調臺灣核電廠比福島核電廠晚建20年以上,防震設計更為先進周延。但不可諱言,臺灣核電廠基于建廠成本考慮,其安全設計若以地表重力加速度g的橫向加速度值衡量,核一廠僅0.3g,核二、三、四廠僅0.4g,比先進地區(qū)位于斷層帶核電廠建廠安全設計值低很多;而且臺灣核電廠系以12公尺大浪為安全設計,和這次日本大地震引發(fā)10公尺的海嘯相差無幾,是否足以因應自然災害升級威脅,必須反復論證;“原能會”坦誠島內核電廠緊急應變計劃并不包括海嘯演習。是以,如何檢討強化各核電廠的防災相關軟硬件及應變機制,是有關部門的迫切責任。
大陸目前有4座核電廠、13部機組在運轉,并有12座24部機組正在興建,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帶,同樣也容易受到地震及海嘯威脅。大陸核電廠采歐美設計,備有多套后備安全系統(tǒng),不致發(fā)生類似車諾比的核電事故。盡管如此,因為核安管理須有極高標準及高度自律,以核安模范生日本都難免核安意外,如何從嚴規(guī)范核電站的保養(yǎng)、維護與操作,全面加強核能安全,如何使建設、監(jiān)管、經營三者銜接配合,均是相關部門需要注意和防范的關鍵問題。
核災事故的影響是不分國界不分地區(qū)的,兩岸不僅要共同面對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可能外泄的影響。兩岸應該盡速將核能安全合作及核災相互通報機制納入兩岸協(xié)商議題,以備不時之需,并加強保障人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