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臺灣發(fā)生了兩件不是新聞的新聞,一是李登輝在日本重申“釣魚島是日本的”,并感謝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tǒng)治;二是反“課綱微調”的學生重演去年學生占領議事機構的戲碼,沖進臺灣教育機構,破門毀物。
之所以說“不是新聞”,是因為曾聲稱“不知自己不是日本人的”李登輝一貫如此,他媚日已不是新聞;而反課綱行動一直在鬧,早就放話仿效去年的“太陽花”。
但這兩件事的關聯卻值得深究。首先,臺皮日骨的李登輝干過臺灣的領導人,而且掌權超過10年,他對臺灣和兩岸關系最大的傷害還不是放水民進黨坐大掌權,而是溫水煮青蛙地改變臺灣的教育,繼任者陳水扁子承父業(yè),在“鄉(xiāng)土教育”、“臺灣意識”的包裝下,把中國歷史變成了“外國史”,把“日據”變成了“日治”,把“慰安婦”變成了“自愿從事……”,在如此“課綱”下完成中小學基礎教育的一代人不知不覺中被塑造出了“一邊一國”的“臺獨”認知。
也就是受著這樣教育的年輕人,極易受到“臺獨”勢力的鼓噪,當民進黨刻意培養(yǎng)的青年軍率領大學生沖進議事機構反“服貿”,蔡英文便一語泄露天機,她稱“臺獨”是當下年輕人的“天然養(yǎng)分”,而這“養(yǎng)分”就來自扁李時代的教科書和民進黨長期塑造的社會意識。
現在,民進黨又率領中學生組軍再來,當民進黨資助反課綱活動的收據曝光,民進黨干脆承認了“提供物資資助”。從“反服貿”到“反課綱微調”,民進黨正在擴大“臺獨”課綱的效果并收獲政治利益。首先,去年“太陽花”運動后政治對手威信掃地,氣勢低落,民進黨地方選舉大勝;現在,讓執(zhí)政的政治對手連個“課綱”都“微調”不得,繼續(xù)讓對手抬不起頭來,給2016年的選舉鳴鑼開道。
教育不僅塑造孩子的“三觀”,也塑造社會面貌。放眼世界,可能也就是在臺灣,對李登輝“感謝殖民統(tǒng)治”這種近乎反人類的價值觀“無感”,對慰安婦是“自愿”的說法容忍。這不僅是對待“殖民”與“侵略”的看法,也折射出社會價值的扭曲,當整個社會的靈魂出了問題,這個社會的未來會怎樣?
民進黨對2016年的選舉志在必得,對于選民來說,必須問清兩個問題,一是民進黨在至今不承認“兩岸一中”的情況下,如何保障“維持現狀”和臺海和平?給臺灣一個和平的未來?二是臺灣經濟如果失去大陸這個最大的貿易順差伙伴、這個融入區(qū)域合作的必經之地,如何運作?如何給臺灣一個“好日子”的許諾?
最新洛桑管理學院的報告指出,臺灣吸引外資全球倒數第五。昔日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現在的經濟數字只能和菲律賓比高低,這些才是臺灣執(zhí)政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出口、投資、消費才是臺灣的三大支柱,而不該是“臺獨”、媚日、反中!
以反對做動員,以街頭運動做凝聚,或許對選票有效,但勝選之后呢?當家也鬧事嗎?鬧事之后呢?陳水扁覆轍仍在。既然想執(zhí)政,風物長宜放眼量。對于選民來說,投票之后呢?一個“自絕于”大陸的臺灣是一個什么樣的臺灣?會美好嗎?有一句話叫“很黃很暴力”,還有一句話叫“很傻很天真”。(文/終年無休)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