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評論說,應該會成為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2016年大選的洪秀柱,以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xié)議(或協(xié)定)為其重要的兩岸關系政見,顯得十分亮眼。
在民進黨尚未對此有所反應之前,臺灣方面陸委會發(fā)言人就先表態(tài)說,在島內有足夠共識前,臺當局不會貿然推動。其實,當然就是現臺當局沒推動或推動不成,才會成為候選人的政見,已經實現了的兩岸直航等等,也就不會是洪秀柱的政見。
這反而顯襯洪秀柱有勇氣去追求臺灣內部的足夠共識。因此,臺當局各部門對于新候選人的政見,只要表示尊重即可,以免被其他政黨利用,這也是同一政黨的臺當局對新候選人應有的態(tài)度。
實際上,2008年大選時,馬英九就已以兩岸和平協(xié)議為政見,而且力度不小,對其選情無疑是正面的。所以他在第一任的就職演說中,列入了簽署兩岸和平協(xié)議。其后,此項議題在臺灣各個民意調查中,都獲得過半數的支持,鼓舞了馬英九明確表示要在第一個任期內完成簽署。
遺憾的是,臺當局終究未能克服民進黨等“臺獨”勢力的抹紅抹黑,甚至可能還有外力干預,以致變成所謂臺灣內部沒有共識。然而,有多少比例的共識才叫做共識?是非常吊詭的。已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xié)議ECFA或兩岸服務貿易協(xié)議,都是在民進黨大力反對下完成的,這是臺當局基于對全球趨勢、臺灣出路而做出的負責任的決策,而未以沒有足夠共識作為逃避的理由。
2008年馬當局組成后,當時的陸委會對于ECFA(CECA)也曾印發(fā)說帖稱,由于臺灣內部“尚無共識”,“不會貿然推動”,后來因為馬英九強調ECFA是他的競選政見,已通過民意檢驗,終于才堂堂上路,并為臺灣開拓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不可否認地,兩岸和平協(xié)議屬于政治談判,其復雜度比經濟性的協(xié)議更多。然而,既然近年的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已獲臺灣主流民意認同,那么如果能用協(xié)議的方式加以確保,誰曰不宜?本來臺灣考量雙邊協(xié)商就是以互利或對臺有利為原則,毋須“聞政色變”。若有利,無論是經濟或政治領域的協(xié)商,都值得推動;若不利,自應繞開,而不是心存畏懼、懷抱敵意或毫無意義地排斥任何政治性的議題。
因此,洪秀柱把當年馬英九的政見卻未完成的兩岸和平協(xié)議,提出來大聲疾呼,就表示她有爭取多數民意爭取的雄心,是值得肯定的,將可促進臺海局勢和平穩(wěn)定更上層樓,兩岸關系行穩(wěn)致遠。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