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民進黨發(fā)動火大游行。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今日發(fā)表社評文章指出,這場游行縱然暫時可以抒解蘇貞昌的領導危機,卻對解決民眾火大問題沒有多少實質意義。盡管如此,當局不能忽視這次游行,也要盡速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否則民眾終有一日會真的火大。
社評摘編如下:
在寒風細雨之中,民進黨發(fā)動的火大游行,號稱有十萬人參加,聲勢雖然不小,但絕大多數都是綠營支持者,縱然暫時可以抒解蘇貞昌的領導危機,卻對解決民眾火大問題沒有多少實質意義。
民進黨靠街頭運動起家,甚至在陳水扁“執(zhí)政”的8年間,民進黨也都發(fā)動過多次游行,所以本來無須辭廢,但這次火大游行,卻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以往民進黨發(fā)動的游行,在黨中央定調之后,全黨上下都會遵照游行訴求主題,積極動員響應,但這次的火大游行,民進黨內部卻議論紛紛,不僅被批評為訴求太過空泛,而且黨內中生代還重炮抨擊,有的認為在蘇貞昌“只有空前大火,沒有重大主張”的領導下,游行過后民進黨將繼續(xù)空轉;有的則質疑為游行而游行,只是浪費能量與金錢;更有的強調,游行固然重要,但民眾期待民進黨有更積極的作為。
其次,以往民進黨游行主軸完全由黨中央決定,定調之后極少改變,但這次火大游行,黨中央先提出“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三大訴求;而蔡英文卻定調為“全民一起走出來,要求召開‘國是會議’,解決財政、經濟與退休金制度所遇到的難題”;最后,則改為“換內閣、反媒體壟斷、召開‘國是會議’”;游行前夕,蘇貞昌又呼吁“民眾上街頭,大聲向當局嗆聲,讓反改革的馬英九在民意前低頭”,游行訴求一變再變,現任與前任黨主席又明顯不同,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現象。
再者,民進黨以往舉辦大游行,通常都安排多條路線,分由不同的天王領軍,最后再會師一地,擴大氣勢,而這次的火大游行路線卻只有一條,由蘇貞昌帶頭,其他天王都只是配角。換言之,以往是讓各個天王都能獨當一面,現在卻是眾星拱月,蘇貞昌獨領風騷。
顯而易見,黨內意見分歧、蔡英文另提訴求主軸、游行多路改為一路,這三者其實有密切的連帶關系,不只顯示民進黨內“兩個太陽”之爭仍在持續(xù),也反映蘇貞昌急于借游行凝聚綠營支持者的向心力,鞏固領導權威的心理。綠營學者批評“游行的出發(fā)點并非為了崇高理想,純粹是蘇貞昌個人在遭遇‘馬蘇會’、‘蘇謝合’破局后,領導威信迅速墜落,桶箍角色確定開花,才不得不發(fā)起抗爭,激化對立,借此鞏固黨主席的領導威信”,可說是一針見血。
從這次游行的狀況看來,聲勢似乎十分浩大,但民進黨先前民調顯示,非常想要參加的民眾有13.8%,換算起來至少有248萬民眾想要走上街頭;其中泛綠支持者非常想要參加的高達28.7%,以去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蔡英文得票609萬計算,至少也有174萬民眾,可見即使民進黨已經催出基本盤,但在激發(fā)全民火大、擴大社會基礎上,顯然不如預期,天候不佳固然是可能的因素,但游行主題空泛,不能打動人心,引發(fā)共鳴,恐怕也是主要關鍵。
盡管如此,我們認為,當局不能忽視這次游行,因為在失業(yè)率居高不下、物價持續(xù)上漲、薪資水準退步、貧富差距惡化的狀況下,確實有很多民眾火大,當局當然應該虛心檢討,盡速找出緩解之道;對于媒體經營環(huán)境與年金制度等問題,也要盡速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否則民眾終有一日會真的火大。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