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臺灣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增強防疫措施,建議人與人之間,在室內(nèi)應保持1.5米、室外保持1米距離,若雙方正確佩戴口罩則可豁免,但處于擁擠、密閉之場所仍應佩戴口罩。臺當局“交通部”同時也宣布,民眾從4月1日起搭乘任何大眾運輸工具都要戴口罩,希望大家配合,不要有防疫缺口;此外陸海空場站及郵局4月1日起實施體溫量測,額溫2次達攝氏37.5度、耳溫達38度,可拒載并禁止進入。
民進黨當局增強防疫措施,當然與過去三周有大量赴歐美的民眾返臺,致感染新冠肺炎的確診案例大幅增加,且有感染源不明的本土案例有關。但面對疫情愈來愈嚴重的歐美地區(qū)返臺人士,不僅未采取普檢以確定是否染疫,也未采取集中檢疫以避免傳播新冠肺炎,難道不是過去三周內(nèi),臺灣病例由兩位數(shù)暴增至近四百例的主要原因嗎?
若臺灣防疫單位現(xiàn)有能量不足以對海外返臺人士實施普檢,就坦承現(xiàn)有檢驗能量不足,待檢驗能量提升后就實施普檢。此種不能普檢理由,就如同最初的口罩政策一樣,明明是口罩產(chǎn)量不足,造成民眾排隊搶購。為了舒緩搶購亂象,疫情指揮中心特別宣傳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甚至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也不需要。
如今臺灣疫情指揮中心及“交通部”,都建議民眾在密閉空間中的距離不夠要戴口罩,甚至未戴口罩不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對照二個月前賣力宣傳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不是很突兀嗎?有此政策轉(zhuǎn)變當然與疫情升溫有關,但每日口罩產(chǎn)量從400萬片增至1300萬片,恐怕才是臺當局要求民眾在密閉空間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戴口罩的真正原因。
至于臺灣“觀光局主管”要求下屬接待自己兒子,導致兒子及下屬雙雙染疫,并且殃及下屬的5歲幼子的事件。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第一時間表示,接機與被接機雙方是“叔侄關系,”臺灣“觀光局”駐機場主任竟然聲稱是下屬主動接機而非奉示,迫使該員工必須聲明那就是工作。臺灣民主化已經(jīng)近三十年了,為何此種“官官相護”的文化,依然堅不可摧?特別是讓陳時中的“叔侄關系”說,已重創(chuàng)其防疫有成的形象。
自新冠肺炎在臺灣蔓延之后,就發(fā)現(xiàn)民進黨當局許多防疫政策,讓百姓不知如何配合才有助于防疫。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民進黨當局實在應該針對民眾的疑點多在說明,把原本欠的都要補起來,才真正有助于防疫。(編輯:李杰)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