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臺灣的選舉年,元旦期間少不了又是一些候選人的新聞,不過,在這些候選人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臺北市的柯文哲。根據民調,柯文哲是唯一可以和藍營連勝文一較高下的人選,但柯文哲不是民進黨員,民進黨內還有顧立雄、呂秀蓮等人想要參選。不過,既然柯文哲的支持人氣高,免不了有人想沾邊,也有人心不快。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3日發(fā)表社評文章說,表面上看,柯文哲的問題好像是民進黨的問題,但它可能涉及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值得我們探究。
柯文哲自認為是獅子,因此質疑為何要自己加入民進黨,把獅子關在民進黨的籠子里。蘇貞昌是民進黨主席,因此面臨兩難。蔡英文則在日前指出,過去民進黨總希望把社會最優(yōu)秀的人才納進民進黨參選,但質疑“是否這個模式仍然是唯一的選項?”從電視節(jié)目或平面媒體報導,亦可看到類似各種評論,皆都圍繞著柯文哲與民進黨的關系打轉。
柯文哲的想法很單純,只想要勝選,但民進黨內則復雜得多,除了勝選的考量之外,還要考慮對2016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的影響,對民進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影響,對制度的沖擊等等。柯文哲單純想勝選,當然希望以“在野大聯盟”的方式參選,既有民進黨的奧援,又可以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然而,現實世界是否能如柯文哲所想的一樣單純?從某個角度來說,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政治,不論中央或地方,只要是民主體制,幾乎都陷入政黨政治的格局中。道理很簡單,首先,政治是打群架,除了極少數的現象之外,很少人能單打獨斗,尤其是行政首長的選舉?挛恼墁F在是一人,等到一選舉,就要組成團隊,也不能不依靠民進黨(民進黨如果也提名人選,可能就兩敗俱傷),這時候的柯文哲也就不再是以前的柯文哲,他已經把民進黨的包袱背在身上了。
其次,政治是資源爭奪戰(zhàn),政黨競爭就是要把資源極大化,因此政黨格局會滲透到各個層次的選舉中?挛恼転榱藙龠x,希望以在野聯盟參選,但即使他勝選,他“獨立候選人”的身分能夠維持多久,也令人懷疑。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柯文哲即使打著在野聯盟的招牌,但本質上還是離不開民進黨,還是跳脫不出政黨競爭的格局。說得白一點,柯文哲的做法是自欺欺人,也正因為是自欺欺人,才會到現在為止,還一直卷在要不要加入民進黨議題的糾纏中。如果柯文哲心中所想是要把臺北市建設帶到另一個新境界,是想做一個真正獨立的候選人,他就應該一方面明白表示不會加入民進黨,另一方面就他的市政建設理想與全民溝通。
可惜得很,我們尚未聽聞柯文哲的理想,卻只知道他是因為不滿馬當局而參選,只知道他現在只關心勝選問題。這樣的候選人,真的是臺北市民要的獅子嗎?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