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近期連續(xù)做出“大赦”臺商的相關動作。陳水扁日前出席任內最后一次六大工商團體新春團拜時再放利多,宣布近期將推出相關措施,第四度“大赦臺商”。臺灣《中國時報》對此刊登文章分析說,被視為扁當局臨去秋波的“臺商大利多”,昨日證明不過又是開小門、走小路的“達陣”。要達到開大門走大路,真正吸引臺商回臺上市的目標,恐怕仍是路遙遙。
文章指出,事實上,臺灣之前早已辦過三次臺商補登記,三次都達成朝野共識,完成修法,不需罰款,條件遠較這次急就章端出的“大赦”好得多。但為什么還是有臺商寧可“遁入地底”?為什么還是有臺商不愿登記?關鍵顯而易見,不是沒補登記的機會,而是補登記后,當局管理臺商的辦法,依舊是投資中國大陸上限的“緊箍咒”。
業(yè)界的人都知道,能回得來的臺商,早在過去三次“特赦”都補登記得差不多了;如今流落在外的,大概只剩下投資超限的臺商了。而這些臺商的問題,這次依舊沒辦法解決。
文章表示,在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亞太最重要經濟體時,任何上市企業(yè)都很難避免投資大陸。有哪家外商,會為了來臺灣,放棄大陸市場;在資金無界限的情況下,任何上市企業(yè)都難以追究,資金到底是不是從大陸來。有哪家外商,會為了來臺灣,拒絕中國大陸的錢。
問題依舊,配套并不完整。由于臺灣已實施最低稅負制。此次臺商“大赦”,勢必面對過去三次“特赦”不須面對的課稅問題。若臺商把股利匯回臺灣,馬上就得被課10%到25%的稅。
臺商回家,路還遠矣。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