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海,亞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發(fā)表主旨講話,提出亞洲新安全觀,引起共鳴。中共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履新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代表中國,在國際國內(nèi),多次就安全觀、文明觀、義利觀、和文化等發(fā)表重要講話,闡述中國觀點,給力世界和平。這些中國觀點背后,均有一個“和”字。
。卑踩^: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
中國的安全觀,重視共同安全和世界和諧。
“我們認為,應該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亞洲安全觀,創(chuàng)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qū)安全和合作新架構(gòu),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5月21日,習近平在上海提出新的亞洲安全觀。
除了區(qū)域安全,習近平還關注領域安全,如核安全。3月24日,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在荷蘭海牙舉行,習近平闡述了中國關于發(fā)展和安全并重、權(quán)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xié)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觀,呼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實現(xiàn)核能持久安全和發(fā)展。這是中國首次公開提出“核安全觀”。
談及國內(nèi)安全,習近平同樣關照世界和諧。4月15日,他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要求。他指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参拿饔^: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中國的新文明觀,著眼于消解“文明的沖突”。
3月27日,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闡述新文明觀。他說,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他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
習近平說,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xiàn)文明和諧。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2013年6月,習近平在墨西哥參議院的演講中提到,人文上,中拉要加強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不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成為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促進的典范。事實上,中國對世界范圍內(nèi)所有文明,均有此心態(tài)。
3義利觀:義重于利,義先于利
中國的義利觀,把地區(qū)和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2013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舉行。習近平指出,要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多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此前的當年3月,習近平訪問非洲期間,即提出“正確義利觀”。有分析認為,義重于利,義先于利,正確義利觀的提出,已成為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對待周邊國家“親、誠、惠、容”,對待非洲國家“真、實、親、誠”,等等,無不有利于地區(qū)發(fā)展,有利于區(qū)域和平。
中國提出的命運共同體概念,同樣讓人印象深刻。2013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說,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fā)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春臀幕杭核挥、勿施于人
和,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也是中國外交反復強調(diào)的詞匯。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出發(fā)點是“和”。2013年6月,習近平在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會晤時,概括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三大特點: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
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習近平用“四觀”概念闡釋中國的“和”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xié)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體現(xiàn)在中國人的行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