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形勢下,眾多跨國企業(yè)將重心轉向亞洲,緊盯亞洲正在崛起的中產階層的錢袋子。寶潔、聯(lián)合利華等日用消費品巨頭,將總部遷到了新加坡;日本、美國汽車企業(yè)將生產中心向泰國、印尼轉移;更多的跨國公司將總部遷往中國的香港、上海等地。美聯(lián)儲副主席耶倫11月30日稱,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亞洲進一步擴大內需,將為自身和全球經濟提供支持。
需求增長將現“大爆炸”
泰國《民族報》近日刊文稱,亞洲經濟展現潛力,主要得益于中產階層的崛起。這篇題為《世界將迎來東方需求大爆炸》的文章說,亞洲目前中產階層的數量為5.25億,約占全球中產階層總數的28%。未來10年,這一數字有望增長到令人難以置信的17.4億人,超過全球中產階層總數的一半。文章說,中產階層的標準是新加坡星展銀行提出的,即指每人每天平均消費超過10美元的群體。
新加坡星展銀行《亞洲2020》的報告說,全球中產階層市場需求將從目前的21萬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5萬億美元,而其中70%的增長將來自亞洲。亞洲中產階層消費的持續(xù)增長,來自于對耐用消費品、教育和醫(yī)療、汽車和房地產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的需求。報告認為,中產階層消費的增長首先來自冰箱、電視、手機等耐用消費品。
崛起的亞洲中產階層對于教育和醫(yī)療服務的需求也將迅速增長。一般而言,中產階層有更高的意愿在教育和醫(yī)療服務上花錢。以泰國為例,泰國中產階層花在醫(yī)療和教育上的錢是更低收入階層的兩倍。汽車和房地產消費也將呈現繁榮景象,從而帶動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預計在2020年,每10個中國人中將有2個人擁有汽車,屆時中國的汽車年銷售量將超過3000萬輛。2010年中國汽車銷售量高達1800萬輛,早在2年前就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國。而亞洲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將帶動人們尤其是中產階層對于房地產的需求。此外,亞洲中產階層的崛起將帶動對能源和大宗商品的需求。
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巴拉·善卡最近撰文稱:“亞洲消費者人數占全球一半以上,如果‘中國、印度經濟超越眾多西方國家’的預言成真,那么未來亞洲將是全球大企業(yè)夢寐以求的金礦。”
亞洲中產階層釋放的巨大消費潛能,來自于亞洲新興經濟體經濟的持續(xù)強勁增長。經合組織日前發(fā)表《東南亞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以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國家得益于國內需求的增長,將很大程度上免受世界經濟增幅下行的影響,未來5年實現經濟“強勁”增長。報告預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2012—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6%。東南亞地區(qū)經濟會更加依賴國內需求,從而增強應對外部沖擊的抵抗能力。
經濟動力轉向消費增長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劉立剛表示,亞洲消費市場的崛起毫無疑問將是未來一大趨勢,隨著歐債、美債危機的相繼爆發(fā),發(fā)達經濟體的需求必然會大幅下降。歐美深陷債務泥潭,政府要靠增加稅收、減少支出、貶值貨幣來擺脫危機,這會對歐美消費者造成嚴重沖擊。
星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柯大任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數據表明,亞洲經濟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依賴并沒有原先預想的那么高。從2008年年中到2011年年中,日本國內消費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其他亞洲地區(qū)的消費則在這3年中增長了25%?梢,驅動亞洲經濟迅速復蘇的真正動力來自自身消費的增長,而非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出口。
直到最近,亞洲各央行還忙于通過加息給經濟降溫,而美聯(lián)儲則在考慮如何刺激經濟升溫。這兩種南轅北轍的經濟政策明白無誤地告訴全世界,亞洲的經濟增長和美國經濟之間的聯(lián)系已是今非昔比。美歐經濟不好,亞洲經濟增速放緩,但不會大幅下滑。亞洲經濟增速放緩是過去18個月主動緊縮政策的結果,而非近期歐債危機的沖擊。美國、歐盟和日本對于亞洲的重要性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近來,美歐呼吁亞洲擴大內需,更多支撐世界經濟。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30日報道稱,美聯(lián)儲副主席耶倫在舊金山召開的年度亞洲經濟政策會議上呼吁亞洲各國,在美國債務纏身、歐洲陷入危機的情況下采取措施鼓勵居民消費,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在此之前,已經有眾多官員和學者呼吁亞洲各國擴大內需來拯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