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習的女人只有兩個下場:逛不完的菜市場,穿不完的地攤貨。不學習的男人只有兩個下場:穿不完的阿迪屌絲,撿不完的破瓶爛罐!边@條由平頂山某高中高三學生上傳的“班級勵志標語”,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認為“新穎、有趣”,有人則擔憂其背后透露出來的不正常的價值觀會“帶壞孩子們”。(8月28日大河報)
事實上,古人談學習,也有諸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類的赤裸裸言辭,高中生們受潮流影響,借用“少壯不努力,老大當屌絲”來激勵自己學習,也算得上是體現了“時代特色”,所以對于這些另類勵志標語,其實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去呵斥學生“價值觀扭曲”、“墮落”。
但是,另類勵志標語背后凸現出來的價值觀卻值得關注,當下,社會道德滑坡、拜金主義盛行是不爭的事實。大學教授要求學生40歲前賺夠4000萬元,電視節(jié)目里女嘉賓“寧可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的擇偶觀……這些一一堂而皇之展現在大眾眼前,直接催生了普通民眾群體借以自嘲的“屌絲”一詞。
以金錢擁有量衡量人生成敗的單一價值觀居然成為“主流”,同時也侵蝕了曾以“青史留名”為主流追求的官場,使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官場實用主義甚囂塵上,導致了“官德”的集體墮落。
曾幾何時,忠厚老實、衣著整潔還是我們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但現在,高中生們已經把天天逛菜市場和穿地攤貨當成了“罪過”,來激勵自己向上再向上,雖說物質的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人們的享受標準,但這種對普通群體赤裸裸的身份歧視,難道不值得整個社會反思嗎?
當拼爹、拼朋友、拼工作甚至吹牛成為我們人際交往中的常態(tài)時,我突然記起了曾經看過一部外國電影,里面有這樣一個鏡頭:一位老太太自豪地向新鄰居介紹說,這是我兒子,他是這個鎮(zhèn)上最好的木匠。這個鏡頭,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溫暖,可惜離我們似乎已經太遙遠了。(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