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個成人宣誓儀式在廣州舉行,18名青年代表全市逾10萬名18歲青年鄭重宣誓成年。
很多人也許會不以為然,認為年青一代的道德觀、價值觀的構(gòu)建乃至重拾,靠一次“表演性的”成年禮不可能實現(xiàn)。這類觀點也非妄言,F(xiàn)在各地針對“德育”各種形式的儀式屢見報端,從小童的開筆儀式,到小學生為長輩洗腳儀式、中學生“重溫”系列儀式,再到大學生拒絕作弊宣誓儀式……不一而足。不可否認,其中一些地方舉辦的某些儀式,帶有過多的炒作痕跡,顯得誠意不足,被質(zhì)疑有作秀嫌疑,甚至可能誤導年青一輩。
亦因如此,我們對“儀式”更應一分為二。某種意義上說,所謂儀式,古往今來,其本身就是一種“表演”,正是通過這種高度默契的獨特的集體“表演”,儀式中人方能受到儀式的教化和熏陶。參加過莊重儀式的人,很多人都有同感:現(xiàn)場的氣氛會很快影響自己的情緒,進而悄然改變自己的價值觀。人是社會之人,脫離不了環(huán)境的影響。莊嚴儀式,便是以一種強大“氣場”來構(gòu)成一個“小環(huán)境”,滌蕩參加儀式者的心靈和精神。從此意義上說,在弘揚“文化興國”、“以德治國”的今天,道德教育的儀式仍將發(fā)揮其獨特作用。
理性地看,現(xiàn)在這類“正面”的道德教育,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方面,我們痛心于道德在很多場合的滑坡,對人情冷漠深表憂慮;另一方面,現(xiàn)有一些德育又或者簡單化,或者粗暴化,或者形式化過甚。比如,前幾天西安一學校竟罰“壞學生”戴“綠領巾”,給孩子留下心靈傷痕;又如,某些地方的“紅色旅游”,竟推出“皇軍搶花姑娘”的“戲份”。這種道德教育的異化、歧路與亂象,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