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價18元,一斤大米賣50多元,一袋500克的紅棗98元……這些“巨貴”的商品都有個共同特征,外包裝上標注了“有機認證”。(10月16日廣州日報)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門事件,當公眾有了“誰能告訴我,明天吃什么”的迷茫,當百姓有了“談吃色變”的步步驚心,“有機食品”的橫空出世,無疑等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難怪,“有機食品”盡管都是高價姑娘,但分明已由“白領(lǐng)最愛”,變?yōu)槿艘娙藧鄣摹按蟊娗槿恕薄?
其實,“有機食品”并非什么稀世珍寶。說白了,就是生態(tài)食品或生物食品,是目前國標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tǒng)一的提法。那么,公眾為何對此情有獨鐘愛不釋手呢?概因,被滿世界問題食品、垃圾食品、有毒食品弄疼了、吃怕了。
希望多大,失望就多大。公眾做夢也想不到,花了大把冤枉錢,還是沒能買來食品安全,結(jié)果仍是“一場歡喜一場空”。“有機食品”不僅大多數(shù)徒有虛名,而“有機食品”認證更是荒唐至極,有機無機沒關(guān)系,只要有錢,就能輕而易舉換來金字招牌。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有機食品”,十足叫“投機食品”再恰當不過。
食品安全無小事。食品萬萬不能成也“有機”,敗也“有機”!坝袡C食品”變臉“投機食品”,消費者經(jīng)濟“傷不起”,健康也“傷不起”,食品安全更是“傷不起”。要讓“有機食品”真正成為無污染天然食品,消費者放心滿意食品。一要,嚴控“有機食品”準入門檻,“有機認證”首先要“有機”;二要,對“有機食品”實行驗證制,定期對“有機食品”檢驗,一旦發(fā)現(xiàn)名不符實,立即注銷驅(qū)逐出去;三要,加大打假力度,對“有機食品”視為“投機食品” 者,要重處重罰,決不心慈手軟。
有機食品,你可以“巨貴”,但不能忽悠!有機食品,更不能不能成也“有機”敗也“有機”。(陳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