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人均財政收入是我們的十幾倍。依照我國目前的財力,就算是把所有財政收入都用于福利保障,也遠遠達不到歐美那樣高的福利水平。在資金的分配、使用上更要把百姓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分清輕重緩急。
“財政收入增長這么快,為什么我們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還處于一個較低水平,那么多的錢都花在哪兒了?什么時候能像發(fā)達國家那樣,實現(xiàn)全民高福利待遇?”
面對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人們難免會產生類似的疑問與不解,對大幅改善民生和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更是充滿了期待。特別是今年以來通脹水平處于高位,居民生活成本加大。老百姓盼著自己的收入漲得再快點、政府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再多點、福利保障再高點,能替他們多“扛”一些生活壓力。這種心情可以理解,這些要求并不過分。
提起一些發(fā)達國家的高福利,確實令人羨慕:從小學到大學免學費或低學費,看病醫(yī)療費用全包,失業(yè)可以領救濟金,甚至生孩子都有補貼……這樣的福利保障,差不多涵蓋了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
顯然,高福利是離不開強大財政作為支撐的。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口徑計算,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2010年人均財政收入均在1.4萬美元以上。如果政府將60%的財政收入用于福利保障,那么人均支出將在8400美元以上。也就是說,政府花在每個人身上的保障支出要達到8000—9000美元,才能維持如此高的福利水平。
去年我國財政收入超過8萬億元,今年有望達到10萬億元,從總量來看,不是個小數(shù)目。這樣一個財政收入水平,能不能撐起中國13億人的高福利?通過客觀比較、具體算賬,就不難得出結論。
因為,我國財政收支總量雖然較大,但人均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卻很低,世界排名處于100位之后。數(shù)據顯示,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2010年我國人均財政收入1166美元,而歐美國家是我們的十幾倍。依照目前的財力,就算是國家把所有的財政收入都用在福利保障上,也遠遠達不到歐美國家那樣高的福利水平。
可見,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并不是完全由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總量來決定的,而是與人均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密切相關。對照實際人口數(shù)量,歐美國家好比“兩口之家”,中國則可能是“十三口之家”,即使“兩個家庭”的收入總量差不多,但人均享受的福利水平肯定會差很多!皟煽谥摇痹跐M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還有多余的財力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但“十三口之家”則可能僅維持溫飽。
即使被當作高福利“樣板”的一些歐美國家,近來也面臨著財政入不敷出、難以為繼的窘境。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一些發(fā)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財政赤字高企,債務壓力巨大,甚至引發(fā)了到期債務無法償還的“主權債務危機”。其背后的一個主因,就是一些國家推行的高保障與高福利制度,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增長水平,最終導致政府收入與支出嚴重失衡。
高福利離我們還很遠,但并不意味著我們的福利保障沒有提升空間。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和就業(yè)、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支出,這兩年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達到了2/3,比例不低。但總體上看,我國的民生保障還處于“低水平、廣覆蓋”的階段,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與城鄉(xiāng)居民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
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財政保障方式,進一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xiāng)、可持續(xù)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政府部門在花錢做決策的時候,要切實把百姓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在資金的分配和使用上分清輕重緩急,確保資金優(yōu)先用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領域,讓更多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