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PEC會議期間,“APEC藍”迅速成為網絡熱詞。在11月10日晚舉行的APEC歡迎宴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談及北京天氣時也提到了“APEC藍”。他表示:“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并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
“APEC藍”能不能保持住?從北京及周邊地區(qū)采取的限產、限行、禁燒等措施的嚴厲程度看,其中包含的許多非常規(guī)手段客觀上確實難以持續(xù),留住“APEC藍”殊為不易。但“APEC藍”同時也證明,治霾并非只能“等風來”,人為控制減排對于治霾行之有效。即使拋開那些臨時性手段,“APEC藍”也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經驗,總結并把這些經驗堅持下去,藍天常在就不是奢望。
首先,政府部門可把留住藍天當作政績考核的硬杠杠。治理霧霾、留住藍天是公共事務,但許多時候對公共治理的好與壞,缺乏真實考核。如果說保證APEC會議順利進行是項政治任務,對治霾有硬指標化考核的話,保證治霾的持續(xù)性也應有剛性制度舉措作保障,明確納入政績考核,如此,政府部門才能真正成為責任主體,作好治霾所需的各種安排。
其次,留住藍天單靠北京不行。這不是一城一地之事,也非小范圍的區(qū)域聯動就可實現,而需大范圍的區(qū)域協(xié)作。此次6省市協(xié)調聯動,是“APEC藍”出現的重要原因。如何協(xié)調不同地區(qū)的利益訴求,強化跨區(qū)域治理機制,將臨時性的治霾政策組合轉化成能夠長期堅持的政策組合,急需明晰。
除了區(qū)域聯動,留住藍天還需要跨系統(tǒng)治理。盡管霧霾的形成機制還有待詳研,但事實已經證明,霧霾的形成機制復雜,機動車尾氣排放、企業(yè)燃煤煙氣硫硝含量過高,農畜牧業(yè)排放、生物質燃燒是原因,甚至土壤、江河污染喪失了自然凈化功能也可能是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霧霾不是單方面原因造成的。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形成跨系統(tǒng)治理的方案,協(xié)調治理。
事實上,這種治理光靠政府無法完成,還應引入市場化的調節(jié)機制!癆PEC藍”是政府、企業(yè)和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個人的路權、企業(yè)的生產權甚至一些日常生活習慣都受到了影響。顯然,單純依靠行政命令無法讓這種系統(tǒng)性的共同努力長期化,因此有必要引入市場調節(jié)。比如,像企業(yè)燃煤煙氣脫硫脫硝有政府補貼一樣,對于機動車排放等個體或單位的減排行為,也應通過價格杠桿適時引導。
治理的“馬”還要有問責的“鞍”。顯然,粗放式增長模式下,對于大氣污染的問責力度不夠。過去,不乏有虛造降低“三高”產能、騙取脫硫補貼等現象。而今國務院已發(fā)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最高法、最高檢發(fā)布了《關于辦理環(huán)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都力圖破解環(huán)境污染“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困局。在此情況下,唯有環(huán)境執(zhí)法恪守了“違法必究”原則,才能祛除“會呼吸的痛”。
用強力手段保障APEC期間空氣質量,才有了“APEC藍”。讓那些能夠機制化的手段機制化下來,“APEC藍”留下來就必然可期。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