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熱銷的“美素麗兒”成了“坑兒奶粉”。據(jù)主要嫌疑人牟駿交代,從2012年2月開始,他通過擦標、噴碼、私印外包裝盒等方式,將歐標嬰幼兒奶粉的批號篡改為已獲得進口食品衛(wèi)生證書的璽樂天賦美素(美素麗兒)嬰幼兒奶粉批號并改裝。奶粉之殤,再次成為國人之痛。
據(jù)受害家長反映,食用這種“坑兒奶粉”,幼兒都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發(fā)育遲緩問題!翱觾耗谭邸,是通過加工點進行重新灌裝,過期奶粉摻雜到正常奶粉中,可以說,這種造假手段讓一般消費者很難辨別真?zhèn)。這種時候,就需要質監(jiān)部門及時站出來,為消費者筑起一道食品安全的防火墻。然而,此案中最為吊詭之處正在于此。
早在2012年11月,江蘇省質監(jiān)部門就對“美素麗兒”的中國進口商立案查處了,但時間過去近五個月,“坑兒奶粉”仍在各大商場的貨架和網(wǎng)絡上熱銷。這期間到底有多少“坑兒奶粉”流入市場,究竟這背后有沒有利益推手在操縱,這一事件幕后疑云重重。
對于為何“坑兒奶粉”在被立案查處后仍在銷售,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食安辦的解釋是,由于“查實不了問題奶粉的批次、批號,也查實不了問題奶粉的銷售去向”。根據(j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不能草率披露上述信息,也不能采取召回和下架等措施。這種回應方式,實在難以令人接受。對于食品安全的監(jiān)測,要求的不是掛一漏萬的形式,而是錙銖必較的實質。
商家的利益減損、嬰幼兒的食品安全,兩者之間孰重孰輕,難道在質監(jiān)部門眼中還有第二種答案?這種以規(guī)定當擋箭牌,把“坑兒奶粉”變成不能說的秘密,背后有沒有地方保護主義的影子,有沒有公權力的違規(guī)庇佑,都應成為核查的重點。退一步講,即使是為了保護正規(guī)商家的利益,召回和下架行為要謹慎進行,但也應該第一時間對消費者進行預警,讓家長有判斷是否購買相關奶粉的依據(jù),而不是完全蒙在鼓里一無所知。
這一事件,也反映了目前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機制的缺位,正是由于質監(jiān)部門的工作并沒有及時反饋到消費者那里。這才有了“坑兒奶粉”被查封后,仍繼續(xù)有消費者受害的出現(xiàn)。
以此為鑒,對于問題食品的信息披露,不能成為攥在個別機關手中的砝碼,成了不能說的秘密,而必須及時準確地告知消費者。(劉晶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