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微博上有一個帖子廣泛流傳,列出了美國小學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包括“開睡衣晚會、去野營、去遠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訪別人、去圖書館、烤餅干、帶著微笑做家務…….”其中第100條表達了美國小學生暑假最重要的目標——玩得高興!(7月4日《揚子晚報》)
雖然中美文化不同,孩子暑假時間長短不同,但暑假對于孩子們的意義是相同的:快樂?吹健懊绹W生暑假100件事”,我不由得“羨慕嫉妒恨”,徒生好奇感與濃厚的興趣。而“中國式暑假”的項目總逃離不了三大件,上輔導班(或興趣班),在家打游戲看電視,寫作業(yè)。相比之下,美國孩子的暑假更充實、更愉快,注重孩子體能、心理、興趣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孩子的高情商。
教育專家常說,“讓假期成為真正的假期,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暑假,尊重孩子的意見”,父母們也深諳這些道理,但是,一回到現實中,這些道理就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分數高于一切”的教育理念粉碎成碎片,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自由空間,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倒頭來成了好心辦壞事。
不讓孩子上輔導班,銜接班,怕孩子開學后跟不上學習,給孩子報班又擔心他們吃不消,那么,中國孩子的暑假到底怎么過呢?從當下的趨勢看,我覺得父母最好和孩子坐下來商量,制定暑期生活計劃表,學業(yè)要兼顧,更要多體驗生活。
比如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性格愛好、以及稟賦等,讓孩子多一些社會實踐?梢匀マr村體驗生活、到公益機構當義工、在家里學習干家務、購買東西,教給孩子怎樣理財,帶著孩子去旅游,嘗試一些沒有設計過的體育項目等等,這些都要以孩子的意愿為準繩,既不要勉強,也不要相互攀比。
歸根結底,還是要轉變教育理念,暑假才能變得豐富起來。一個足以開拓視野、豐富閱歷、充實心靈的暑期生活,必然將使孩子們獲得充足成長。這一切,相信比起禁錮在狹小的學業(yè)負擔里,會對他們的未來更有裨益。(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