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2010年12月28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題為《祈禱中國2011年能逃過硬著陸》,摘要如下:
越來越多的人擔憂,2011年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硬著陸。希望這種想法是錯的;假如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真的破裂,那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將產生影響穩(wěn)定的危險作用。
作為一個嚴重依賴于內地經濟增長的小型開放型經濟體,香港屆時受到的打擊將會特別嚴重。
隨著中國姍姍來遲地提高利率以應對通脹危險,一些觀察家開始擔心,決策者可能會過度收緊政策并無意中促使中國快速發(fā)展的經濟出現硬著陸。
目前看起來政府確實計劃加大力度控制物價上漲并管住失控的房地產市場。
有人擔憂,在反應過慢之后,中國政府會矯枉過正,積極的加息和控制信貸增長的政策可能會無意中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40%到50%。
這種大幅下跌的后果將是破壞性的。最直接的后果將是銀行不良貸款的大幅增加,面對房地產收入猛跌和利率升高的情況,開發(fā)商和地方政府投資公司的還債能力會受到很大影響。
影響還不會僅僅局限于房地產市場。有人估計銀行壞賬率可能會達到近10%。這將影響到銀行系統(tǒng)的資本基礎,促使銀行縮減借貸。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投資的急劇減少,而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資本投資來推動持續(xù)增長的。
消費增加也無法彌補這種不足。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下跌,各種利空消息也勢必導致股市下跌,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消費者會痛苦地發(fā)現,他們積攢起來的財富———主要是以資產為基礎的———都縮水了。他們也只得因此減少支出。
隨著投資和消費增長的停止,失業(yè)率會猛增,大批失業(yè)的移民工人只得回到家鄉(xiāng),并將不滿情緒散布到各地。
為了維持流動性,中央政府會像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垮臺后那樣,下令采取大規(guī)模的刺激措施。但這次情況將更加困難。地方政府一半的收入都依賴于土地出售,由于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政府層面采取刺激性支出措施的財政余地很小。而且,在資產負債表看起來愈加脆弱的情況下,銀行也會更加不情愿借貸給地方政府投資項目,除非中央政府作出償還保證。
中央政府要維持經濟增長唯一能寄希望的就剩下出口領域了。隨著投資的放緩,中國的出口已經出現大幅縮減。
接著政府會立即提高對出口商的稅收鼓勵,并阻止人民幣的升值,甚至為了增加中國的出口競爭力而讓人民幣進一步貶值。那將會導致中國貿易順差進一步加大,并使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加劇。
對香港來說,中國經濟硬著陸將會導致大陸流向香港的資金枯竭,從而使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而且隨著國際投資者從開發(fā)商、銀行和股市撤資,股市也會出現大跌。更糟的是,由于大陸游客急劇減少,香港的零售業(yè)也會遭到重創(chuàng)。經濟增長會逐漸停滯,失業(yè)率將會翻倍。香港又將出現衰退。
不過幸好這只是最壞的設想。中央政府深知硬著陸的危害,因此將會極為小心地避免過度緊縮。并且它們反而可能會為了維持經濟的增長而使政策過于寬松。那樣只能延緩問題的發(fā)生,不過至少這意味著2011年出現可怕硬著陸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