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一周,國際資本市場關(guān)注的焦點,除了中國“兩會”釋放出來的各種宏觀調(diào)控和貨幣政策信號外,巴菲特的舉動無疑是焦點之一。
關(guān)于巴菲特的消息,個個都具有轟動性:一是他最近致股東的一封信,成為商界、投資界和媒體熱議話題;二是他接受采訪時,給美國經(jīng)濟打上“衰退”標簽,并表示不再為三大債券保險商的8000億美元市政債券提供擔(dān)保;三是《福布斯》雜志5日公布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巴菲特憑借620億美元個人財富成為全球新首富。
在以上三個消息中,最具爭議的是第二個。巴菲特先高調(diào)拋出8000億美元救市計劃,再斷言衰退,并宣布放棄拯救。這種出爾反爾的論調(diào),似乎不像巴菲特的一貫作風(fēng)。
在我們3月6日刊登的《巴菲特讓市場很受傷》一文中,程實博士認為,作為商人,巴菲特不可能丟掉賺錢的原始本性,他刻意唱衰美國,說不定正在尋找更合適的抄底機會。
或許這只是一種猜測,但在我不太寬闊的視野中,巴菲特與華爾街之間,是存在明顯分野的。
這種分野,不在于短期投機與長期投資的區(qū)別,也不在于次貸危機中,巴菲特與華爾街劃清界限,他曾譏諷華爾街的金融機構(gòu),說他們落得如此下場,只能用“惡有惡報”(poetic justice)來形容。這種核心的分野,我認為在于代表美國金融業(yè)的華爾街,為了賺錢,在不斷放大和擴散人類的弱點和劣根性,而巴菲特卻試圖讓人性的本來面貌受到理性的控制。
從華爾街的歷史來看,年景好的時候,那些穿著光鮮的銀行家、交易員、分析師、審計師等從業(yè)者,會以他們的富足和奢華來呈現(xiàn)華爾街的欣欣向榮?墒,每次股價下跌和金融危機來臨,盡管華爾街有最嚴格的監(jiān)管機制,但丑聞依然扶搖直上,各種貪婪和欺詐的圖景也撲面而來。
拿這次次貸危機來說,追根究底,無非是一些銀行,為了追求利潤,利用資產(chǎn)證券化手法,把各種高風(fēng)險住房抵押貸款,包裝成金融產(chǎn)品,然后貼上優(yōu)質(zhì)標簽,鼓吹房價不斷上漲的神話,把這些產(chǎn)品轉(zhuǎn)賣給各國投資者。有時還通過提高杠桿,制造虛假繁榮。
但是,泡沫總有一天要破滅,潮水早晚要退去,裸泳者的丑陋一面終究要暴露。巴菲特曾再三警告,衍生品是“大規(guī)模殺傷性金融武器”,存在危險,盡管現(xiàn)在很強大,但具有潛在的致命性。
現(xiàn)在,衍生品“妖怪”已出瓶了。但華爾街的騙子還在吆喝,衍生品是金融全球化的最高表現(xiàn)。(楊小剛)